深秋时节,驱车驶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米箩镇倮么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韵味十足的山水画——

  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黛瓦房屋若隐若现,绿色产业挂满枝头,涓涓细流清澈透明,农家民宿炊烟袅袅,宛如人间仙境。

  在这里,绿水青山是最宝贵的财富,生态绿色是最亮眼的底色。

  这个位于巴浪河畔的美丽乡村,一次次以“颜值”和“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前来找寻“诗和远方”。

  “别看倮么现在是青山绿水、粉墙黛瓦,这里也曾山高水远、无人问津。”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米箩镇倮么村党委书记王继跃露出苦笑。

  “生于斯,长于斯。”倮么人不甘于贫困,期盼着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倮么村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务求精准,撕下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发展乡村旅游迫在眉睫。”米箩镇副镇长梁明彦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向乡村产业兴旺繁荣的重要途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近年来,米箩镇坚持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以布依文化为特色,因地制宜,对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村寨进行整体改造,形成了集乡村自然观光、生态体验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景观。

  “如今,村内外环境有了新改观,从之前的泥泞小路到现在的组组通硬化路,从之前的垃圾随处见到现在的花香随处闻;文化旅游项目有了新突破,建起乡村大舞台,进一步丰富了村民娱乐活动,在布依族‘六月六’活动中,游客还可与村民一起体验在稻田里捞鱼摸虾、在农副产品基地采摘蔬菜瓜果,现场体验农耕生活。”望着眼前的美丽家园,王继跃露出微笑。

  倮么村依托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幸福路,乡村振兴劲更足。

  今年41岁的张德勇,是土生土长的倮么人,也是村里第一批吃上“旅游饭”,依靠乡村旅游致富奔小康的典型代表。

  “国庆假期,我们迎来了一波客流高潮,从早忙到晚,要接待好几十桌客人。”跟随着家乡的发展步伐前进,张德勇带动着越来越多的倮么人在家门口吃起“旅游饭”。

  目前,倮么村有民宿12家、特色农家乐10余户,景区内就业人数增加了上千人。

  而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的荣誉,更是为这座掩映在绿水青山间的乡村,增添了美丽色彩——

  2019年,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2019年12月25日,入选国家森林乡村;2021年8月,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名单;2021年8月25日,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1年9月6日,拟认定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

  马不停蹄,披荆斩棘。“最近我们米箩正在进一步加大现有旅游资源的宣传,提升现有旅游的知名度,努力开发潜在旅游资源项目,同时科学规划,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梁明彦说。

  水还是那一条条水,但水更清澈,也更柔美;山还是那一座座山,但山更富足,也更秀丽。

  绿水青山的米箩,正一路高歌、砥砺前行。(袁鹏 刘定珲 吴金海 苏芳)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