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个月的生长期,种植在以朵森林公园里的赤松茸迎来了丰采季,这种“红伞伞、白杆杆”的鲜蘑菇市场售价10元一斤,供不应求。

  每天早晨,安顿好孩子后,从水城区果布戛乡搬迁到以朵街道住武社区的李朴兰就要前往赤松茸种植基地,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基地建成后,我一直在这里务工,每天100元工资,在家门口就有钱挣,日子过得不错。”李朴兰乐呵呵地说。

  “住武社区在以朵森林公园里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了30亩赤松茸,现在每天出菇近300斤。”看着长势喜人的赤松茸,住武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光军喜不自禁。

  忙个不停的还有水城区雁行制衣厂的工人们。车间里“哒哒哒”的机器声此起彼伏,经过工人们剪裁、缝纫、修饰、包边、缝盘,一件件成品衣服被源源不断生产出来。

  这家由大连资金援建的扶贫工厂,2019年6月建厂至今,已带动就业121人,其中住武社区搬迁群众47人,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

  “搬迁之前,我一直在省外务工,辛苦一年,除去各种开支,所剩无几;2019年搬到住武社区后,我就一直在雁行制衣厂上班,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比外出务工划算。”从果布戛乡搬迁过来的李粉琴说。

  食用菌产业、制衣厂,是住武社区秉承“搬迁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为搬迁群众构筑安居乐业的新家园的项目之一。

  住武社区安置点是水城区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地处双水红桥董地一体化发展的中心地带,周边及安置点内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规划建设了32栋1878套房屋,涉及都格、新街、花戛、阿戛、果布戛等10个乡(镇)1725户7852名搬迁群众。

  如何让搬迁群众真正变成“城里人”?新成立的社区党支部坚持搬迁与就业两手抓,让搬迁群众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钱可挣,做到人在新房、暖在“心房”。

  总投资743万元、占地面积18109.2平方米的以朵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是目前水城区最大的批零兼营市场,不仅方便了群众购物,拉动安置点及周边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就业岗位320个。通过利益联结,76户搬迁群众获得51120元分红,分红金就来源于交易中心的摊位租金、停车费等收益。

  从都格镇搬来的吴文芳,是社区保洁员。每天忙完分内保洁工作后,她也到食用菌基地来干活,主要负责为鲜菇称重(如图)。“保洁员工资加上在食用菌基地务工工资,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生活一点也不愁。”谈到如今的收入状况,吴文芳幸福感爆棚。

  为了缓解搬迁群众的思乡之情,社区党支部积极协调,将住宅区周边闲置土地利用起来,让搬迁群众离乡不离土。“种地不仅能节省小菜钱,还能让不能干重活的老年人活动筋骨,吃不完的蔬菜还可以背上街去卖,贴补些家庭开支。”搬迁群众左华伍表示,搬进城同样可以找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乐趣。

  “制衣厂带动就业100多人,食用菌基地每天100多人务工,冷链物流有50人务工、食品加工厂有40人……住武社区有劳动力的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全部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细数就业人数,王光军很自豪。

  在王光军的“蓝图”里,社区党支部围绕“四化”谋划了12个拟实施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把住武社区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带领搬迁群众走上幸福、富裕、文明之路。(颜春匀 郭 坤 晏华超)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