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六盘水市水城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分类分级推进和示范先行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区村居各具特色的发展基础,细化引领示范型分类,找准发展定位,着力打造“五型”村居,逐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乡村振兴上率先取得突破、率先开新局,逐步形成具体有水城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突出党建引领。建立健全纵向贯通、横向同频的指挥推进体系。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党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财政、发改、文旅、工信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涉及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五型”村居打造工作的统筹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乡村振兴局,负责统筹协调等日常工作;组建“五型”工作专班,分块负责组织、指导“五型”村居打造。涉及乡(镇、街道)比照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强化“五型”村居打造工作的组织保障,细化打造内容,明确目标任务,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工作台账动态管理。

  强化协作帮扶。争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单位的支持和帮扶,每一个村居力争有一家单位或企业“一对一”帮扶,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区财政、乡村振兴、发改等涉及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配齐配强乡村两级班子。选优配强涉及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党政班子和两委班子,强化乡村两级“五型”村居打造工作的组织保障。

  突出分类推进。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分类分级推进的决策部署,将所有村居分类为引领示范型44个、重点推进型72个、夯实基础型53个,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进一步结合各具特色的村居发展基础,细化分类,将44个引领示范型村居分为产业型、工矿型、文旅型、生态型、康养型,精准定位,精准施策。

  突出引领示范,细化“五型”分类。立足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突出,矿产资源丰富等因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先试先行的原则,探索将44个引领示范型村居分类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好的产业型村居17个、工业基础好的工矿型村居3个、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好的文旅型村居16个、生态建设保护良好的生态型村居3个、康体养生的康养型村居5个,力求探索一条具有水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找准发展定位,明确主攻方向。着力打造产业型村居、工矿型村居、文旅型村居、生态型村居、康养型村居。

  注重督促指导,迅速启动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统筹协调,注重面上督促指导,4个区级工作组强化业务指导,督促指导乡村两级,按照重规划快启动、强实施和精准施策、一村一策的要求,迅速启动规划设计,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立即启动实施。

  突出群众主体。加强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不断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及时回应群众利益关切,努力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村振兴示范建设成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将群众凝聚成一支战无不胜的乡村振兴力量,共建共享美丽乡村。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乡村振兴讲习所、道德讲堂等形式开展宣传培训,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提升群众参与能力和水平,夯实群众有序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基础。

  坚持“颜值”和“气质”兼修,注重培养“文化农民”,定期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同时,对世代传承下来的良好家风族训、乡规民约和孝道文化等资源加以收集和整理,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突出道法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和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发展规则,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观念,坚持建设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在加快乡村建设的同时,保持乡村的自然生态,让乡村所蕴涵的生态文明价值逐步显示出来。既用乡村旅游吸引都市人观光休闲,也吸引城市人群参与到乡村生活,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乡村发展之路。

  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居。切实保护好生态型村居现有古树、民居,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切实提高生态型村居森林覆盖率,提升村居空气质量优良度。做好开发利用,适度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经济,因地制宜推进“三变”改革。加大集中连片区域住户生活污水垃圾集中收集投入力度,10户左右生活污水集中处置循环利用,实现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不外排、不污染。

  持续开展庭院美化建设行动,切实开展生活环境美化亮化工程行动计划,彻底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规范家禽饲养,杜绝散养乱放,形成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推广环境治理积分制管理机制,形成制度化持久性的管理模式,促进村民自觉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通过文化墙、宣传栏、村村响广播、宣传车等媒介大力宣传村规民约。

  突出集成整合。统筹整合区级资源。统筹整合农业农村、发改、文旅、工信等行业主管部门人力、物力、财力,合理制定“五型”村居实施方案,科学编制“五型”村居规划;整合项目资金,重点推进“五型”村居;整合人力资源,合力推进“五型”村居建设。

  整合帮扶力量。充分依托中山市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党员干部意识强、经济发展质量高、社会治理服务好、人才资源储备足,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标杆示范的发展优势。把握东西部协作机遇,邀请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及各组团单位发动、引导优强村(居、社区)、社会组织、企业以“一对一”或“多对一”方式结对帮扶44个引领示范“五型”村居,以先进的理念、丰富的经验、优质的资源等帮助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样板,共同开启东西部协作新途径,助力水城区高质量发展。

  突出改革推动。着力打造“三变”改革示范村。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推动特色农业、城市资源、文化旅游、工业企业等融入“三变”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收入渠道。

  着力打造村干部专职化管理示范村。按照“严管理、放权力、强保障、增活力、促发展、优服务”的要求,着力在制度设计上狠下功夫,全面实行村(居)干部专职化、责任明晰化、管理制度化、报酬工薪化、办公现代化、服务便民化,有效激发了村(居)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激活了基层组织活力,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突出营造氛围。坚持从水城区整体实际出发,紧盯“五型”村居创建内涵,按照“内外联动”宣传模式,内宣聚力,外宣发力,形成“五型”村居氛围营造的整体基调。强化外部宣传。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外来媒体采访等制度,不断提高新闻宣传水平,着力提高新闻稿件质量和采用率;充分利用组工信息和网评信息平台,激发主动参与外宣工作积极性,在全区形成人人争当通讯员的信息写作氛围。

  强化内部宣传。在传统的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宣传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融媒体公众号、抖音等制作宣传推文、视频,全区干部积极利用微信、抖音进行转发宣传,同时,通过“村村响”“宣传车”、院坝会、群众会等多种舆论宣传手段,大造舆论声势,增强群众主动共建共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五型”村居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切实营造浓厚氛围。

  突出示范带动。找准发展定位,明确主攻方向,整合各类资源,打造产业型、工矿型、文旅型、生态型、康养型“五型”村居,逐步形成示范带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对成熟、试行有效、值得推广的经验做法,总结提炼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通过新闻媒体、工作简报等形式,推送全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