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8日电 (记者 张伟)“AI换脸”“AI拟声”、虚拟场景构建……随着设备性能提升和技术软件优化,利用“AI换脸”技术实施诈骗,已成为一种新型网络诈骗。近期,中国各地曝出多起人工智能“辅助”诈骗案件,贵阳一男子便遭遇AI换脸诈骗,60万元险被骗。

  “感谢招行的工作人员,为她们专业、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表示衷心的感谢!”招商银行贵阳高新支行行长日前收到一封来自客户的亲笔感谢信,洋洋洒洒,满是客户的感激。究竟缘何让这位客户亲自提笔致谢?

  一位中年男性客户日前来到该行,“快,快按照这个地址给我汇款60万!”客户指着手机上的一则信息,满脸焦灼。

  银行工作人员一边引导客户就座,一边认真地对客户进行“四询问、四核实”。原来,是客户单位的“领导”急需一笔60万元的资金,但又不方便直接走款,便把钱汇到客户的户头,要求该客户按其所提供的账户地址进行汇款。

  “你看,人家已经把钱都给我汇过来了,你赶紧帮我转账,领导催着呢!”客户指着聊天记录里的一张汇款证明,不停地催促着。

  工作人员接过手机,仔细查看了客户“领导”发来的汇款证明,发现图片有些异常,画质模糊,而且拼接涂改痕迹明显,“领导”还不忘补充提醒到:银行转账系统有些滞后,钱要晚点才能到账。工作人员敏锐地察觉到,客户可能遇上了电信诈骗。

  面对客户的百般催促,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客户指出聊天记录和汇款证明中存在的异常,并提示客户这可能是一起电信诈骗。客户难以置信地说:“领导用一个新的手机号给我发短信,让我下一个QQ加他好友。慎重起见,我也通过QQ打过视频电话跟领导确认过,他说正在开会,不方便说话,让我赶紧转账,我看对方确实也是我们公司领导,现在的骗子还能换脸不成?”

  审慎起见,工作人员引导客户再次通过QQ给对方拨打视频电话,视频接通后,工作人员发现视频画面模糊,人像呆板,一动不动,并且对方迅速挂断了视频。此时,工作人员警觉地意识到,对方应该是使用了一种新型诈骗手段——AI换脸。

  因为疑点实在太多,工作人员提醒客户不要急着转账,引导客户与公司领导的秘书联系,确认一下领导是否真的在开会并询问有无转账需求。如果确有需要,银行可开放绿色窗口为其加急办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工作人员的仔细分析和耐心劝导下,客户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向工作人员道谢后便起身离开。

  一周后,银行便收到了这位客户的亲笔感谢信。果然,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与客户视频对话的根本不是本人,该“领导”就是使用了“AI换脸”的新型诈骗手段。

  AI技术的出现,让电信诈骗变得更加隐蔽和危险。因此,公众需要更加警惕和谨慎。为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一、网络渠道“眼见”不一定为实。“拟声”“换脸”等合成技术的一大特点即“以假乱真”,不法分子可利用此类技术轻易伪装成他人,并通过快速筛选目标人群、定制化诈骗脚本,精准实施诈骗。因此,在涉及资金往来的时,一个“声音很熟的电话”、一段“貌似熟人的视频”都可能是不法分子的诈骗套路,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二、转账汇款务必核验对方身份。面对自称“熟人”“领导”等通过社交软件、电话等以各种理由诱导汇款,务必核验对方身份。如可在沟通过程中提问仅双方知晓的问题,也可利用其他通讯方式或见面核实,或向对方的朋友、家人验明身份和情况。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应尽量避免转账操作。

  三、保护好照片、声音等个人信息。消费者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注册陌生平台或添加陌生好友,对个人社交账户的安全状况保持警惕。尽量避免在互联网过多暴露个人照片、声音、视频等信息,不贪图方便把身份证、银行卡照片等直接存放在手机内。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应注意保存证据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