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信只有通过行动才能传递真正的爱和温暖。”

  “毒品会危害人体的肌理、影响寿命、助长传染病。”

  ……

  从小暑到立秋,有这么一抹抹“青春红”,行走在美丽乡村的“课堂”间,用实践书写青春色彩。他们就是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

  作为高校青年学子认识社会、感知家国情怀的重要窗口,一直以来,贵州黔南科技学院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为,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以实践育人为突破点全面助力深化“三全育人”新格局。

  有“知”有“为”,营造全员实践热烈氛围

  从校园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实践课程规划中卯足了劲,以班级为单位动员每一名学生大一大二期间至少参与一项实践活动,并将实践情况以学分制进行转化,让实践成为学生的必修课,营造全员实践的热烈氛围。

  理论宣讲专项行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三下乡”文艺汇演……近三年来,文传学院已累计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及项目30多个,1500余人的学生队伍奔赴志愿服务实践岗位,服务对象2万余人,并获评大学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下的三下乡”征集活动优秀图片团队等。

  “从书本走进现实,从学校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暑期实践是同学们接触社会的一种方式。”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萍萍表示,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营造全员实践热烈氛围,有利于教导同学们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有“心”有“意”,尽己所能服务乡村

  从策划到开展,如何让社会实践不止步于纸上谈兵,让同学们真正有所学有所获,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构建实践育人的青春课堂中“下足了功夫”。

  在汉语言文学214班的刘雨同学看来,宣传的过程亦是学习的过程,积极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家乡的人民,不仅与大家共同学习,也是为家乡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向社区居民讲解党的相关理论知识

  英语221班陈椅表示,暑假我去到了黔西市第十小学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带领他们做游戏,手工并辅导他们完成作业。过程中,我深深被他们的积极性和努力所感动。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认识到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肩上的使命,更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

  与支教学校的小朋友合照

  “经过这次走访,我深感农村百姓法律意识、防艾意识、禁毒意识的欠缺,这些自我保护意识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武器。”2023年暑假期间正在向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寨乐镇香樟社区居民普及“禁毒防艾”宣传知识的中文226班周香同学也表达了自己的期望,能够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加深对防艾禁毒的了解,践行禁毒防艾。

  向社区居民讲解禁毒防艾的知识

  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不拘束在象牙塔里。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大学生们正在以服务社会为实践目标,了解实际发展,感知时代脉搏。

  有“声”有“色”,青春力量补给全面成长成才

  实践出真知,广袤大地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最好教材,也是学生成长成才最需要的课堂。

  返家乡、进乡村、下村落,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子们正在用“实走、细看、倾听”,留下青春脚印,实现青春与成长的“双向奔赴”。

  与社区居民的合照

  新闻223班石晨锦物感慨道:“收获很大,‘三下乡’的实践经历是人生的重要经历,也必定会滋养以后的人生。”不止石晨锦,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必会尽己所能,脚踏实地地学知识、学技能,争做新时代新青年。

  “下一步,学院将通过深化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与综合素质,激发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常贵州黔南科技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杨华说。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