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蒲文思 摄

  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6日电(记者 蒲文思)6日,首届贵州科技节子活动之一——第二季“山海智”高端对话在贵阳举行,活动以“东西部协作共推科技入黔”为主题,围绕“万桥筑梦山海间”,特邀东西部专家学者开展交流对话,共同探讨中国公路桥梁建设高质量发展路径。

  与会嘉宾作主旨演讲。蒲文思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理事会副主席李焯芬围绕“从基建落后到桥梁博物馆”主题作主旨演讲,回顾了中国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他表示,欧美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比中国早,但凭借现代先进设计分析技术和施工设备,中国已在交通和基础设施领域取得巨大进展。近年来,中国不仅致力于本国基础设施建设,亦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助力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改善,推动区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与会嘉宾作主旨演讲。蒲文思 摄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胜林在作《BIM+GIS技术在山区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数字化与智能建造路径初探》主旨演讲时谈到,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CAD技术,推动了建筑行业信息化,而自2000年以来引入的BIM技术更是颠覆了传统建造模式,推进了数字化转型。“BIM技术可以拓展到项目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整个过程,对建筑行业的信息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还存在难以形成完整数字建模与仿真、缺乏数字化基础、缺乏‘业务流程与管理的大数据积累’和缺乏大数据技术支持的困难。”

  与会嘉宾作主旨演讲。蒲文思 摄

  围绕“山区大跨度整体装配式组合桥梁结构与应用”这一演讲主题,上海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教授苏庆田认为,山区桥梁建设要利用好材料特性,将钢的抗拉强度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充分发挥,以设计出性能优越的组合结构桥梁;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以更好地分析和判断组合结构桥梁的受力情况;忌以单一指标衡量桥梁造价,要对综合因素进行评估。

  “交通部2022年数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拥有超过100万座桥梁,然而,约40%的中小桥梁已进入老化阶段。”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科学研究部主任付明指出,中小桥梁“老旧危”问题、桥梁荷载量和通行量不断增加以及自然灾害对桥梁安全的威胁是当前桥梁面临的主要挑战。目前,中国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借助物联网技术进行“动态体检”、通过“专家把脉”进行模态技术及远程分析,实施多部门“联合会诊”等手段,全方位保障桥梁设备的安全运行,以推动城市社会治理的有效运转。

  “万桥筑梦山海间”高端对话。蒲文思 摄

  据介绍,“山海智”品牌是贵州省科协深入学习贯彻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科技入黔”的创新举措,也是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发挥科协系统组织优势,汇聚海内外的智力资源,聚焦科技前沿,以科技创新引领助力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山海智”品牌系列活动自2022年11月26日正式启动,第一季“山海智”以“汇聚山海智·赋能强省会”为主题,以《论道》特别节目呈现。(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