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5月25日电(记者 石小杰)24日,由贵州省文化馆主办的“文化会客厅”系列主题活动第三期在贵阳举行。活动以“专家主题讨论+非遗文创市集”的形式,以“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传承与创新”为主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在贵州省文化馆展开深度交流讨论。当天,非遗文创市集也在贵州省文化馆门口同步亮相。

活动现场。石小杰 摄

  原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正厅级)、原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名誉会长、研究馆员谢彬如主持对话交流。谢彬如表示,随着全球化、工业化发展,很多传统生活方式、文化方式正在受到冲击和影响,过去的生活方式、生活内容逐渐不太适应现在年轻人的需要和要求。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遭受冲击,造成很多民族文化艺术现象的流失、损毁、衰弱、消亡。因此我们要抢救和保护,抢救和保护的目的则是为了推动传统文化更健康、有机地发展。结合民族传承、民族的历史、民族的社会,以及新时期的文化振兴,让传统文化彰显出更大的活力,让它在新发展当中形成新的传统,形成新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从而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加顺应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人对文化的需求。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原贵州师范大学首席专家,文学院副院长、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朱伟华表示,贵州省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我们不光有好山好水,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非遗就源自我们曾经的衣、食、住、行。历史上,非遗的大众化消费群体非常多,当下则需要在现代消费环境下找到新的生存空间。“非遗+旅游”二者同时具有一种“活态性”,极易结合、延伸为一种产品业态。活态传承属性是非遗市场化的前提,非遗先天具有市场基因,很多非遗项目从诞生起就在千百年的创造、生产和销售中,借助商业的力量才流传至今。非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参与性”,贵州各民族节日特别多,六月六、姊妹姐、三月三,很多的节日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节日有非常强的参与性,少数民族会表演他们的舞蹈、芦笙,展示非常美的银饰、刺绣等,通过这些活动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他们在那个特定时间点来了以后,既能看到贵州的美好山水,同时也能亲自参与其中,感受贵州的文化。

民众现场提问。主办方供图

  贵州省省管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二级美术师、贵州理工学院副教授、资深广告设计师郑波从自身经历谈起,从非遗文创设计到非遗文创如何实现商业价值,给正在做非遗文创的年轻人分享了许多行业干货。

非遗文创市集一隅。主办方供图

  场内主题交流精彩不断,场外文创市集热闹非凡。非遗文创市集以贵州非遗文化为主线,将现代文化创意、时尚元素融入其中,精选以苗绣、苗银、蜡染、剪纸、傩戏、牙周陶等相关贵州非遗元素进行创新创意的文创品牌进行现场展示,突出创意赋能、互动体验、非遗再造等特点,并结合动漫、国风等时尚潮流元素,呈现了一场沉浸式、零距离的贵州非遗文创潮玩体验嘉年华。

非遗文创市集一隅。主办方供图

  在市集现场,有以贵州茶制作技艺为代表的木兮茶院,市民朋友闻茶香而来,细品名茶,欣赏茶道表演,体会贵州深厚的茶文化韵味。有在2023年中国旅游大赛评选中获得银奖的“火花文创·空中的民族博物馆”民族服饰风筝DIY材料包,以其创意备受关注。有以传统花丝工艺将苗绣与银饰结合设计成首饰的原觉设计,精美的饰品深受大众喜爱。“我们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首先要先了解民族的发展史、文化图腾及文化符号。”民间艺术硕士毕业的设计师周四维用民族文化创立了IP“谷妖”,并延展出插画、动画、IP周边延伸产品,用鲜活的形象、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民族文化、传统文化、非遗文化。

非遗文创市集一隅。主办方供图

  市集一角,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的“由美再生”公益项目负责人热情地向路过的观众介绍他们的产品。“每年都有大量旧衣服被扔掉,这个公益项目可以将人们不需要的旧衣物进行回收,发挥创意,利用一些非遗技艺做成大家更喜欢的成品,一方面既普及了环保理念,也带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展位上,各种用废旧衣物加以拼布、刺绣等技艺制作而成的玩偶、抱枕、挂画、手提包让人爱不释手。

非遗文创市集一隅。主办方供图

  活动当天,贵州大学、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相关专业老师、学生到现场交流,学习非遗知识、体验非遗活动,促进非遗工作与校园工作的深度融合,增强社会对非遗的保护意识,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非遗文创市集一隅。主办方供图

  贵州省文化馆党委副书记、馆长龙仕勇表示,非遗资源是文化馆开展以文化人的重要文化资源,今后贵州省文化馆要进一步立足文旅融合大背景,不断解放思想,立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相关工作实践中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满足民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