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24日电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贵阳市华南路街道党工委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重要内容和突出抓手,结合“三感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工作,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需,全心全意为辖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不竭工作动力。

  “菜单式”提升,老小区增添新功能

  “什么不行就改什么,缺少什么就补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通过入户调查、问需于民,中华南路街道党工委将辖区老旧小区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有针对性地精准设计改造“菜单”。经过调研梳理,明确了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大类具体改造项目,努力做到应改尽改。

  只有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的难点痛点,才能让居民的生活更舒适。

  位于法院街的市府路10号院落属于老式砖混结构房屋,共有2栋7个单元,小区内60岁以上老人占60%,步梯楼房式的构造给小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也成为了困扰大家心头的一大难题。

  中华南路街道党工委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街道干部以及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进行走访,听取小区居民意见,经过向上级部门请示报批后,最终,由中华南路街道牵头在该院落开展电梯加装工作,目前电梯加装工程已全部完工。

  “以前抱着小孙孙走步梯下楼太累了,每次上下楼梯都是一身汗,现在电梯已经开始试运行,方便太多了,这个真的是给我们居民解决了一个出行的大难题。”法院街居民王贵生笑着说。

  高质量改造, 居民舒心更暖心

  走进法院街社区,一眼便能看到街道两旁的楼面上画着由鸽子、少数民族图腾、彩带等组合而成的精美图案,楼下的人行步道干净整洁,车位整齐规划,居民在“幸福家园议事亭”里悠闲地聊着邻里家常,孩子在院子里快乐地玩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然而,此前这里却是存在着缺乏专人管理、没有生鲜超市、车辆无处停放等方面问题的老旧小区。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为切实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华南路街道党工委抓住“三感社区”建设契机,决定对老小区进行“新”改造。工作中,街道党工委在多方征集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对法院街改造方案一次次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对老旧小区的“疑难杂症”进行精准“对症下药”,让老旧小区改造得民心、合民意。

  为更好解决社区群众“买菜难”问题,街道与市直机关事务局搭建平台,在社区居民楼下建成了惠民生鲜超市,超市内售卖的蔬菜、肉类、副食品均按照市场定价进行售卖,满足辖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此外,街道还在居民院落旁增设了划线停车位,对破损路面和墙面进行修复,并规划建立了休息座椅、休闲凉亭等休憩区域,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整改

  社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基本打造完成。

  “看着小区一点点变美,道路一天天平整,我们很幸福。”“改造完以后,汽车有地方停了,不用再抢车位了。”。。。。。。在“幸福家园议事亭”里,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对小区的改造发表着各自的看法,言语间透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内外兼修,筑牢文化底蕴

  硬化社区道路、提升社区环境、规范设置停车位、引进惠民生鲜超市……通过改造提升,如今的法院街社区发生了蝶变,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一些“看不见”的变化也在孕育。

  在法院街社区党群服务站大门,一排红色整齐的党建墙格外引人注目,墙上展示着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党建文化墙生动直观,内容通俗易懂,不仅成为展示社区党建工作的新窗口、宣传党建知识的新载体、教育党员干部的新阵地、建设社区党建的新亮点,也成为了法院街社区一道不可多得的靓丽风景线。

  在老旧小区“软硬兼施”后,如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打牢长效管理基础,巩固改造提升成果?为了让小区更加规范有序,法院街还成立了以热心居民、老党员、老干部为主要力量的7支志愿者服务队伍,负责小区日常事务管理,共同打造美好家园。(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