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乌当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明确,乌当区将以打造“五个新高地”为载体,走好“富民强区”新路,高质量建设“美丽乌当·活力新城”,为加速腾飞、加快崛起注入新动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强化初心使命的政治担当,也是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在新的起点上,乌当区将以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主抓手,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进人民群众绿色福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可持续局面,奋力实现生态大循环。

  新目标昭示新未来,新使命呼唤新担当。

  宏篇起笔,乌当区立足“山之绿”“水之韵”“汤之色”,丰富“山、水、林、泉、城”地标元素,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舒展“城在林中、泉在城中、景城相容、园景相生”的诗意画卷,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故事,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谱写美丽乌当绿色发展之“环境美”新篇章,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

  勠力同心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深秋时节,沿着健康步道穿行在松溪河湿地公园,林水相依,白鹭翩跹,一步一景,随处可见水光潋滟、绿意盎然的美丽风景。

  “现在松溪河的水越来越清澈,公园的环境也是越来越好,我们每天都要到公园沿着河边的步道散步。”家住城市山水小区的居民周美英说。

  近年来,乌当区以“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为目标,全力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全力守护绿水青山。为切实做好松溪河、环溪河水环境治理,启动松溪河、环溪河达标治理工程,完成232处管网修复,完成管网清淤4480米;对松溪河、环溪河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长期巡查和保洁,并组成联合执法组,加大执法力度,对污水直排入河的情况进行查处,通过各种措施有效确保了松溪河、环溪河水质持续达标。

  同时,乌当区持续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在严格执行污染源“双随机”抽查制度基础上,持续加大重点污染源、工业聚集区、畜禽养殖业、小散企业、建设项目等污染源的执法检查力度,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持续开展“守护多彩贵州、严打环境犯罪”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对乌当辖区内14条地表水河流、16个监测点位进行水质监测,动态监督水环境质量。

  未来五年,乌当区将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林、河、湖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落实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全面整改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污染综合治理和执法水平。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破损山体、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实施公园绿地建设和改造升级。培育和弘扬生态文明新风尚,鼓励使用环保绿色产品。探索建立碳达峰责任机制、碳减排倒逼机制和碳中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拓宽“两山”转换通道

  在偏坡,塘溪环绕、绿树滴翠、鸟语花香,游人惬意穿梭在绿意盎然的布依村寨;在新堡,四面青山,绿水穿行,香飘四溢,吸引着四方游客感受自然,品尝美食……走在乌当,随处都能感受到独特的生态魅力。

  乌当,位于黔中腹地乌江水系上游,区内河流纵横,地热资源富集,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山水林田错落有致,享有“贵在城边、美在自然、城在园中、根在生态”的美誉。

  长期以来,乌当区委、区政府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指引,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环保优先、探索绿色发展,始终致力于探索“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坚决做到守得住“底线”,守得好“红线”,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2017年9月21日,乌当区作为西部省会城市的城区唯一代表,被环保部命名为全国首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之一。

  依托良好生态资源优势和全省医药制造聚集地、医药物流集散地的产业优势,乌当区构建以大健康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带动全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服务业大发展,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形成了具有乌当特色的“大数据+大健康+全域旅游+生态农业”四大“两山”转化模式,推动“绿色”动力充分发挥。

  大健康产业示范引领不断增强,大数据产业集聚融合不断深化,全域旅游产业持续推进,生态休闲农业红利不断释放……经过创建,乌当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全面提速,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绿色产业发展释放生态红利,“两山”转化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进新局面。

  未来五年,乌当区将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巩固提升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品质内涵,推动高品质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推动传统企业绿色改造升级,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低产林改造和林相提升改造,大力发展林菌、林药、林苗、林蜂、林禽等林下经济。大力培育森林康养等高端生态产业,丰富生态产品供给。挖掘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推动碳汇量交易。

  久久为功 完善生态保护机制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乌当区委、区政府把坚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强化饮用水源环境整治和保护,深入开展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隐患排查及专项整治工作,科学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建立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力度。加大水生野生动植物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力度,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

  治好水,还要管住气、护好土。乌当区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对辖区内具有“散乱污”特征的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优化、调整省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新建了保利公园空气质量自动站,完成13个网格化空气质量微型自动监控点安装,对整个区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时监控区域内空气质量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

  同时,严格管控自然生态,厚植绿色生态发展根基,通过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植被恢复费、重点区域水土保持林、新一轮退耕还林、农林产业结构调整、森林抚育等项目建设,实行“山水林田”综合治理,近年来共计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封山育林4.15万亩、人工造林0.48万亩、农林产业结构调整10万余亩、森林抚育5.5万亩、退耕还林0.2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26.97平方公里。推进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天然林保护工作为核心,抓林业工程建设、生态资源管护,有力推动了全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健康快速发展。

  未来五年,乌当区将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环境治理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加强生态文明统计监测数据评估、统计分析,探索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巩固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5%以上。

  美丽乌当,这座敢为人先的活力新城,正以矫健的步伐,朝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的目标,不断向前迈进。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