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18日电 题:高峡出平湖——他用镜头见证夹岩水利枢纽工程

  作者 钟亚楠 石小杰

  作为摄影记者,退休前的他用双脚丈量土地,用手中的镜头见证了贵州省毕节市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退休之后,他坚守初心,继续用镜头记录着毕节七星关城区的变化。从2013年10月到2022年10月,他用镜头见证了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为“夹岩”),也见证了毕节高峡出平湖。《毕节日报》退休摄影师聂宗荣近日接受中新社贵州分社的专访。

  2013年10月10日夹岩水利枢纽原貌正常储水位1323米位置。聂宗荣 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贵州分社:您是从哪年哪月哪天第一次拍摄夹岩的呢?您最后一次拍摄夹岩是哪年哪月哪天呢?那么您两次拍摄当时的大概经过是怎样的呢?

  聂宗荣:贵州省毕节市为喀斯特地貌,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雨水直接渗透地下难以保存,导致了毕节的“工程性缺水”。加之毕节市人口的增多,毕节的母亲河倒天河也已无法承受住城市巨大的用水量。为了解决毕节的缺水问题,在毕节试验区建立初期,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就已经被列入试验区的长期规划之中,也是毕节市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

  2012年我退休之后,继续用我的镜头记录着毕节七星关城区的变化。2013年10月10日,我与当时还是《毕节晚报》的记者徐渠以及其他几位记者好友听说夹岩在10月20日左右开工,我们几个人就想去拍摄一下夹岩的原始地貌。

  我们开车到了田坝镇,在镇政府领导的引导下,我们经过了海拔1461米的凉水井垭口,在叶家岩洞口即将举行开工典礼的地方我们看到了有一些挖掘机、工程车在整理场地。我们从叶家岩头的分路,沿着修夹岩的上游逆行了一公里左右,当时镇里的领导介绍说这里就是最高的地方了,我们在的这个地点正好高于正常蓄水位1323米,也就是说之前我们走的地方在将来都会被蓄水后淹没。在公路边有一块岩石,上面有水库(夹岩)设计部门测量的水位标记。我用三星的手机测量了一下那个点位,海拔正好是1323米。但是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截图的功能,我就用照相机把手机测量的画面和岩石上的水位标记拍在了一起。之后我又在比海拔1323米高的地方拍了几张照片。拍完后我们原路返回到了叶家岩洞,顺着公路一路向下来到了海报1249米的潘家大岩,这里比公路下面六冲河还高80米。但是由于当时的交通不便,而且两边都是悬崖,我们无法上去,于是我们就只能在大坝下面。当时我站的位置可能是现在填筑大坝的中心位置,将来要在这里从水面筑起高154米的大坝,拦腰截断六冲河形成高峡平湖,于是我就在这里拍了一张大坝建设前的原始地貌照片。

  2017年2月19日由中国水电九局施工的夹岩水利枢纽毕大供水770米的取水隧洞。聂宗荣 摄

  2013年10月28日,省委、省政府在夹岩水利枢纽工程这里举行了动工仪式以及“三通一平”等准备工程。2016年12月,导流洞贯通具备过水条件;2017年9月,顺利实现截流;2018年12月,水源大坝提前填筑至1266米高度;2019年4月,大坝一期面板施工完成;2019年8月,大坝填筑封顶;2021年12月28日9点30分,贵州最大水利工程——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大坝正式下闸蓄水;2022年10月10日,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坝后电站首台机组顺利并网发电。输水工程计划2022年底全部完工,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将由建设阶段向运营阶段转变。

  在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期间,我拍摄了很多导流明渠、坝肩下游交通便道、坝肩开挖、溢洪道、取水隧洞、总干渠东关隧道等工程的施工场景。由于各种原因,我没能拍摄到大坝筑成过程的照片,这是一个遗憾。

  2017年2月19日由中国中铁五局施工的夹岩水利枢纽总干渠东关隧洞总长3054.98。聂宗荣 摄

  在今年大坝筑成以后,11月17日我和朋友想去拍摄,但是没想到进不去,即使出示了很多证件,但是门卫坚持原则还是不让我们进去。没有办法我只能用无人机拍了一些视频,回来之后做成了短视频《夹岩水利枢纽入画来》,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上,没有想到有很多人观看和点赞(笑)。

  2022年3月13日夹岩水利枢纽蓄水至1266米后的大坝 拍摄点海拔1642米。聂宗荣 摄

  休息了一天之后,我已经做好了进不去的准备,还提前下载好了卫星地图,准备了绳索等必要的器材,也找了我的学生吴传勇和吉美琴一起开车去拍摄夹岩水利枢纽。当时我的计划是如果进不去就从田坝镇凉水井垭口走通村水泥路到罗都村,步行到望天洞,爬下悬崖到9年前我拍摄的地点。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先开车到夹岩,没想到我们一路顺利地来到了9年前我拍摄夹岩原始地貌的地方,已经72岁的我站在距离蓄水位仅20米高的崖头上,内心除了激动还是有些害怕的,我的学生吴传勇从后面抱着我的腰,我从同角度拍了7张照片,回来之后把这些照片通过裁剪合成一张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完工后的全景图,与当年的原始地貌的那张照片是同一位置、同一角度,更好地展现出了夹岩水利枢纽工程高峡出平湖的美丽和壮观。

  2022年11月17日夹岩水利枢纽毕大提水泵站扬程170多米的提水压力管道上接王家坝10.4公里输水隧洞。聂宗荣 摄

  中新社贵州分社:您拍摄夹岩水利枢纽工程期间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拍摄呢?

  聂宗荣: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后一次拍摄,9年前那里还是深山峡谷,大坝建造的位置、蓄水的深度等都是未知的,9年之后当我再次来到相同地点拍摄,我架起无人机从空中俯瞰,从前的深山峡谷因为高150米的大坝变成了高峡平湖,我感受到了我的渺小和夹岩水利枢纽工程的宏伟。短短9年的时间,除了建设大坝的同时,还需要建设通往各个县的几百公里的隧道和渠道,可想其工程之浩大,这是我见过的其他工程无法比拟的。

  中新社贵州分社:夹岩水利工程让毕节高峡出平湖,那您对毕节高峡出平湖有什么样的感受或想法呢?

  聂宗荣:我也经历过毕节很多重大工程的建设,我们毕节的几大水电站,也都是高峡平湖,只不过是以发电为主的,只有这个夹岩是供水的,不但给毕节市的七星关区提供了水,也为黔西市、金沙县、纳雍县、遵义提供了水。可以说,夹岩的建设解决了贵州西部和北部的城市供水和农业用水,所以夹岩工程对我们毕节人、毕节试验区来说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2022年11月17日夹岩水利枢纽取水口及交通工程。聂宗荣 摄

  中新社贵州分社:那您看到并拍到这个工程一系列的巨大变化对您来说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呢?

  聂宗荣:在改革开放之后,毕节市的城区只有几万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的毕节城区已经有了几十万人。人口的增多导致毕节城区的倒天河已无法供应上几十万人的用水量,然而夹岩的建成是彻彻底底解决了我们毕节城区的用水。除此之外,从前我们毕节的倒天河河流生态环境糟糕,夹岩的建成也改善了倒天河的生态环境。

  2022年11月19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大坝及附属工程全景。聂宗荣 摄

  近十年来,毕节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我作为一个记者,能够记录一些我们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比如民生的变化,也能由此感觉到是我们国家的发展变化,我觉得是一个荣幸,也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宗旨,而我也会将自己宗旨继续坚持下去。(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