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18日电(李金苗)乡镇卫生院是三级医疗的重要枢纽,承担各乡镇农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疾病预防与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不断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升级改造,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切实提升了民众的幸福指数。

  七星关区海子街卫生院。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1月16日,走进海子街镇卫生院,只见门诊楼、病房楼等让人眼前一亮,各个科室设置完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就医。

  “以前大病都要到城里医院治,现在卫生院就在家门口,群众看病很方便。”据海子街镇卫生院副院长杨作章介绍,2021年以来,海子街镇卫生院以“优化环境、优质服务、优良技术”“三忧”理念,不仅提升了医生的医疗技术,还提升了群众的就医环境,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成为现实。

  海子街镇卫生院始建于1953年,总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以前主要从事简单的基本医疗,基本能够满足老百姓的医疗需求。

  2021年2月,新院投入使用后,海子街镇卫生院设立了公共卫生科室、医技科、临床科室、管理科室等,配置了彩超、电子胃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脑电图机、DR光机等设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才队伍不断加强,群众的满意度迅速提升。

  “医疗设备完善了,我们的服务也跟着提升了,现在很多医疗项目都可以在我们这边轻松完成。”杨作章坦言,以前受医疗条件限制,很多医疗项目无法在卫生院开展,新院投入使用后,医院增设了健康管理中心和家庭医生签约驿站,为辖区老百姓提供个性化签约和健康体检服务,并开设了口腔科,开展牙齿矫正、烤瓷牙等服务,多元满足了群众就医需求。

  乡镇卫生院是基本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些乡镇卫生院面积狭小、设备老旧、功能不全、技术力量缺乏等问题日益突出,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了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水平,七星关区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方面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功能建设,并开设了中医服务,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价廉、高效、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冬天对于很多老人来说,腰腿痛是家常便饭,以前只能硬挨着,现在乡镇卫生院功能很齐全,还有了中医馆,大病小病在村里就能一站治疗。”早上十点,在朱昌镇卫生院的中医馆内,青杠村村民陈菊带着母亲来做针灸,医护人员耐心认真,让她觉得十分舒适。

  “中医是老百姓熟知的传统医术,也是老百姓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治疗方式。”据朱昌镇卫生院院长周珍兵介绍,2015年,朱昌镇卫生院加强了专科建设,针对辖区居民常见病、慢性病等建设了中医馆,重点发展中医特色诊疗,引进了熏蒸仓、臭氧治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低频脉冲痉挛机治疗仪等先进康复理疗设备,开设了针灸、艾灸、三伏贴、熏蒸、推拿、按摩等项目。

  为提升中医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卫生院不断加强中医服务团队建设,不断扩充中医人才,加强服务团队诊疗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新的中医诊疗技术。

  2019年,朱昌镇卫生院投入60余万元对中医馆进行了装修扩建,现在占地面积约720平方米,开设床位50余张,配有医护人员19人,医师9人,护士9人,配备中药350余种,中成药110种。该中医馆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和推广,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老年病及现代医学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等方面发挥中医作用,在诊治腰椎间盘突出、脑后栓后遗症、急慢性腰肌劳损、肩周炎、劲椎病、坐骨神经痛等治愈显效率达80%以上。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以来,七星关区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健康扶贫目标,完成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升级改造。目前,七星关区43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已完成标准化远程医疗会诊室、影像室、心电图室、检验室和区级远程医疗中心建设,并先后在长春堡镇、田坝镇等35个乡镇(街道)卫生院构建起“远程会诊”平台,破解了基层患者看病难、看名医专家难的困境,减少了患者看病的费用,为边远山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