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22日电(马晓燕)初冬下的金海湖,高楼林立,湖水碧波荡漾,交通横贯东西,城外,万山莽莽,层林尽染。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毕节“纳雍、威宁、赫章退出贫困县序列”的消息传来,乌蒙沸腾,金海湖人民亦同欢、奋进。

  资料图。金海湖融媒体中心 供图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风雨兼程。

  过去的五年,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情怀,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在奋楫扬帆中,书写了一份摆脱绝对贫困、走进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亮丽答卷。

  打破取直  交通网络日新月异

  “拉搓那给嘎,说起肉都麻,天晴慢慢走,下雨拿过爬。”

  这是在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文阁乡安庆社区流行的一句俗语,“拉搓”是安庆社区原地名拉搓寨,“给嘎”指当时的泥泞小路。

  过去的安庆社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群众去乡里买东西,全靠人背马驮。“以前我们出门都是翻山越岭走小路,天气不好时,一双白鞋不一会就被泥巴沾满了。”安庆社区居民聂祥鑫回忆道。

  打破才有生机,取直才有出路。

  “十三五”期间,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按照中央、省、市城市建设规划部署,围绕“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的目标和“113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坚持“一圈引领、三带协同”区域布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道路建设,助力群众脱贫。

  “现在很好,交通便利,花几块钱打车,不一会儿就到了乡里。”聂祥鑫谈起五年来的交通变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资料图。金海湖融媒体中心 供图

  从农村到城市,发展既要疏通乡村道路的毛细血管,又要打通城区道路发展大动脉。

  2013年,位于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的毕节飞雄机场正式通航,打通了毕节对外联系的“空中走廊”。2015年10月22日,厦蓉高速织金至纳雍段正式通车,毕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2019年12月16日,被誉为中国第一条“山区高铁”的成贵高铁通车,毕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乘毕节交通网络发展的东风,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按照中央、省、市城市建设规划部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梨新大道、碧阳二道、小瓦路(职教城段)、新双大道、飞双大道、双水大道等辖区干线公路建设。2018年,随着小瓦路职教城段和碧阳二道的相继贯通,七星关至金海湖一路畅通无阻。“十三五”期间,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梨新大道、新双大道等城市道路已全面建成,建成市政道路110公里,“四横五纵”大动脉主干道基本打通,有效衔接城乡交通体系和周边7个高速入口站,实现全域10分钟内上高速。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天堑变通途。

  五年来,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建成公路里程1223.16公里,其中,境内高速公路24.88公里,国道20.48公里,省道29.4公里,县道177.72公里,乡道208.29公里,村道438.96公里,组组通硬化路323.43公里,确保10个乡镇(街道)的100个村(社区)村村通客运车辆,实现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硬化路全覆盖。

  统筹推进  民生保障工程成效显著

  “现在房子修好了,水管接到家里,生病了还可以报销,跟以前相比,现在生活是真的好。”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双山镇沙子社区居民常国会谈起五年来的发展变化,幸福溢满眼角。

  “十三五”以来,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坚持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立足区位优势,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通村通组路、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饮水安全、教育医疗等工作,脱贫攻坚成果硕果累累。

  资料图。金海湖融媒体中心 供图

  ——全区建成村级党组织领办村集体合作社188个,入社农户3.6万户11.98万人,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猕猴桃、刺梨、葡萄、蔬菜、烤烟等特色产业27万余亩,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真正帮助群众打通了发展产业的最后一道壁垒,助力群众走上持续发展的产业致富道路。

  ——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创业10000余人,2020年完成贫困劳动力培训3814人,易地搬迁劳动力培训1990人,企业职工培训完成1010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5887人,农民全员培训完成8848人,实现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或多人就业”。

  ——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安置11743户,改建维修公厕11座,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24座,添置太阳能果皮箱329只,果皮箱1580只。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724.3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740.25公顷,反映城市生态环境指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本地木本植物指数”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建成幸福小镇、锦绣社区等易地扶贫搬迁点4个,安置群众近3万人,其中完成区内搬迁1485户6476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

  ——全面完成响水新基、凉水河中小河流治理、毛栗水库一二级水源地、海马官等10个千人以上水源地保护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松林、小坝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白甫河流域的综合整治及一中片区黑臭水体问题整改,启动岔河、梨树、双山等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投资建成金海湖一小、金海湖二小、金海湖新区第一实验学校,成功引进东辰国际学校,弥补了规划区无学校的困难局面。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95个。对非贫困户家庭中的重病、重残、聋哑、智障等特殊情况的个人,由区级统筹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兜底。

  ——选用194个水源地,实施了38个安全饮水项目并全部完工投入使用,项目受益人口42655人。

  一组组耀眼令人振奋的数据、一幅幅亮丽让人愉悦的图景。五年,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人民群众撕掉了绝对贫困标签,沐浴着发展的春风,开启了新生活。

  转型升级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年,是一个个奋斗的脚印。

  五年,是一声声跨越式发展的号角声。

  “现在我们的产品主要出口印度、非洲、欧洲、北美等地区,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第一产业园,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部副经理王雄谈起企业的发展信心满满。

  五年,从杂草丛生的荒地到厂房林立的工业园区,从零星“低小散”的企业入驻到多种企业集聚,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的工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

  资料图。金海湖融媒体中心 供图

  “十三五”以来,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坚持在“引、降、强”三字上下功夫,累计投资532616万元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装备制造等产业,并抢抓打造“西部锂都、中国锂谷”的机遇,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锂电池产业集群。

  “十三五”期间,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入驻企业1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家,科技企业90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小巨人企业2家,初步形成储能产业、绿色建筑、新医药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的“1+3+X”产业发展格局。

  工业经济发展势如破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齐头并进。

  金海湖新区(毕节高新区)以“强组织、建项目、抓产业、富群众”为目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农业产业发展“一心四片八线”规划,采取一个目标一份专项规划、一个项目一项推进计划、一个基地一套保障方案、一个乡镇一笔产业资金、一个产业一支专抓队伍、一个片区一班督导专员“六个一”措施,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坚持“大党建”统领,引进企业,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贫困户”“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等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群众持续增收。

  资料图。金海湖融媒体中心 供图

  “十三五”期间,金海湖新区(毕节高新区)建设生态种植项目4个,生态养殖项目6个,中草药项目15个等,发展精品果蔬25品类,形成“黔州萃”系列品牌产品58个品类。

  紧扣“吃住行游购娱”和“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特色元素,成功申创1个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青山村、上小河村),建设游乐项目2个,特色餐饮农庄 12个,建设综合文化项目2个,多元丰富的旅游资源逐步开发集成,旅游集散效益逐渐凸显。

  一个个产业项目,一张张“民生清单”,五年,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干部职工勠力同心,描绘出了群众美好生活画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踏上“十四五”新征程,毕节高新区(金海湖新区)将扬帆再出发,继续书写群众美好生活新篇章。(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