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19日电(记者 石小杰)“治疗效果非常好,医生和护士的态度也好,小医院解决了我的大问题。”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达溪镇老人杨丽前不久在达溪镇卫生院检查出膀胱内有颗直径近2厘米的结石,通过远程医疗平台,镇卫生院邀请县医院医生会诊,并成功实施手术。

  大方县达溪镇中心卫生院。石小杰 摄

  大方县达溪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周开说,达溪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条件的改善、医生服务水平的提升,多亏了农工党的“同心助医”工程。

  大方县是农工党中央定点帮扶县,近年来,农工党中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各方资金,打造“同心助医”工作品牌,帮助大方县完成33个乡镇309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规范化改造,守护百姓健康。

  “在农工党中央的大力帮扶下,我院设立了外科、妇幼保健科、中医科、妇产科、急诊科、公共卫生科等科室,可独立完成疝气、痔疮、剖宫产、阑尾炎等手术,能提供覆盖8万人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周开说。

  民众在医院就医。石小杰 摄

  谁能想到,几年前的达溪镇中心卫生院,仅有2个科室,21名医务人员,就医环境差,附近的居民都不愿意来。

  农工党中央从2010年以来,先后给卫生院投入近80万元对卫生院内科室、医疗环境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之后又投入270万余元支持卫生院更新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

  民众在医院就医。石小杰 摄

  目前,达溪镇卫生院辐射周边乡镇近10万民众,年门诊量在10万人次以上,年住院量在4300人次以上。2017年,达溪镇卫生院被中国农村卫生协会授予“建设民众满意卫生院”称号,2018年被中国农村卫生协会授予“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称号。

  “以前看比较严重的病要转院到大方县医院去,坐车去要1个多小时。”在医院B超室里,来看病的杨大姐告诉记者:“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病,走路几分钟就到了,而且这里的设备先进,医生的看病水平也高。”

  从“转出去”到“留下来”,基层医疗条件的嬗变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民众在医院就医。石小杰 摄

  “达溪卫生院其实是地方政府、卫生院、农工党帮扶的一个良好结合。”大方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李健告诉记者。

  为了解决乡镇卫生院医生学历职称低、知识结构老化、临床经验欠缺等问题,2013年4月,农工党中央在“同心助医”工程项目基础上,探索帮助地方研究出台有利于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提出了“特岗医生”计划。对乡镇、县医院医生进行系统培训,并引导优秀的全科医生到基层服务,助力医改、惠及民生。

  全科特岗医生李贞2016年来到达溪镇卫生院,在基层工作5年后,她放弃了大方县人民医院的编制,选择继续当一名特岗医生。

  “以前卫生院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种类比较缺乏,医疗设备也不是很全。”李贞告诉记者,经过这几年卫生院不断改造和提升,现在药物种类更全了,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开展治疗,医院还会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等方面的定期培训。

  数据显示,目前,大方县像李贞这样的同心全科医生超200人,他们成为大方县百姓健康的“守护神”。

  “在农工党中央、农工党贵州省委及省卫健委等的倾情帮扶下,大方县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从外观到内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健表示,下一步,主要是着重打造乡村振兴在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