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30日电(李金苗)实现老有所养是新时期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工作核心。为更好回应老年群体对“老有颐养”的美好向往,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以全区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推进社区居家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构建关爱老人身心健康平台,让辖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七星关区总人口165万人,截止2020年底,区内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17.5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1.63%。2011年以来,七星关区兴建农村敬老院34所(经整合后现有32所),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3所农村幸福院115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个。

  “软硬”结合 推进社区居家服务设施建设

  “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我觉得很幸福。”位于碧海街道的晚晴康养中心内,80岁的饶礼凤和朋友们一起看书游戏,提起晚年生活,她的笑容溢满了眼角。在康养中心,崭新的楼房、优美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饶礼凤每天都能和朋友们一起打牌、看电视、聊天,生活过得很惬意舒适。

  晚晴康养中心于2020年8月投入运营,是七星关区首家公建民营、医养一体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该中心投入资金1100万元,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180多张,能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护理、休闲娱乐等多重服务。

  “老年人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为国家做出了积极贡献,理应拥有幸福的晚年。”晚晴康养中心副总经理张莉介绍,现在很多退休的老人都渴望能够在环境优美又有文化的地方养老,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而晚晴康养中心的建立,能极大满足他们的需求。去年9月,中心被省民政厅授予“2020年度贵州省示范养老机构”称号,目前中心处于试运行阶段,已有10余人入住。

  晚晴康养中心的建成是七星关区推进康养事业发展、改善民生、增强群众幸福感的一个缩影。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养老服务业中的主体作用,七星关区持续深入开展养老服务业改革工作,积极推行公建民营的方式,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硬件”水平。

  同时,加大养老服务政策扶持力度,根据2012年省出台的《贵州省资助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暂行办法》、2018年市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对民办养老机构,采取民办公助方式,符合相关资质条件的,给予床位一次性建设补助,补助标准不低于6000元/床,支持民办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管理服务水平提质升级,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业“软实力”。

  目前,七星关区引入3家企业创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成功争取广州市对口帮扶资金80万元投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民办养老机构下达建设补助资金累计达102.9万元,全区养老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上下”联动 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在杨家塘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每天都按时来“报到”,大家约着一起绘画、下棋、唱歌跳舞,享受丰富的退休生活。

  该中心由第三方公司——毕节市中养之家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运营,中心通过“线下”为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医疗保健、配餐服务、活动健身等服务,“线上”搭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方式,形成互联互动,着力打通“为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提供个人定位,为城区特困供养对象、百岁老人以及低保对象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共1182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据毕节市中养之家养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聂枪介绍,公司无偿为每位老人配备一台专用手机并提供安装、使用指导、2年保修并代缴话费等服务。手机具有超大喇叭,大字体、大按键, “SOS”一键求助呼入平台等功能,提供居家养老专用手机号码及专用通信资费套餐。

  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搭建后,老人遇到问题需要援助,可拨打康养中心内的“居家养老服务热线”进行求助,日间照料呼叫中心会将求助需求告知养老服务专员,养老服务专员会及时上门进行援助。目前,开展智慧养老服务每年需为特殊困难服务对象支出通信费28.37万元。

  杨家塘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七星关区“上下”结合,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生动实践。为了让老人在家享受个性化的服务,七星关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政府每年为每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划拨10万元,通过第三方运营,免费为茶亭社区、后河社区、拥军社区等6个社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生活照料、义诊、助行、助餐、助医、助急、日常休息等居家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

  同时,七星关区由政府购买服务,为特殊老人提供洗澡、理发、刮胡子、剪指甲、量血压、打扫卫生、代购生活用品等实体上门服务,社区其他老年人还可根据自身养老服务需求采取有偿的形式与运营方签订养老服务协议以满足自身养老服务需求。

  “上下”联动,让七星关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内外”兼修 构建关爱老人身心健康平台

  走进三板桥敬老院,整洁的院落、干净的墙体、明亮的餐厅映入眼帘,让人耳目一新,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暖炉边聊天,或坐在院子里晒着冬日的暖阳。

  “银发浪潮”来袭,很多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面临养老难题。七星关区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行业投入力度,“对内”推行农村敬老院改革试点,完成了阴底乡敬老院与田坝镇敬老院、三板桥街道敬老院与大新桥街道敬老院整合,并健全完善院内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提高了养老服务资源利用效率。

  七星关区积极“对外”推行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计划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将长春堡镇敬老院、朱昌镇敬老院、鸭池镇敬老院、八寨镇敬老院等4所敬老院推行公建民营;并协同融合福善养老服务集团的资源优势,共同设立了贵州第一家纯商业化的社区养老沉浸式体验馆,体验馆主要承载老年文娱、适老化改造、智慧居家、居家养老服务、旅居养老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通过“内外”兼修,七星关区构建了关爱老人身心健康平台。目前,全区达到贵州省“二星级”建设标准敬老院22所,三星级建设标准敬老院4所,供养床位1270张。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绘就老有所养新蓝图。如今,七星关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呈现了由少到多、从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全区初步建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区养老服务政策更加健全,市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得到不断满足。

  从“养老”进阶到“享老”,七星关区正不断探索为老服务新路径,未来七星关区将不断深化养老服务机构改革,提示服务质量,构建有温度、有质感的宜居享老网络,让更多老人享受品质晚年。(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