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陈佳艺)“人民调解,人民之家”“运筹帷幄,调解有方”“维护人民利益,彰显司法公正”……10月11日,走进黔西市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的大门,数面锦旗映入眼帘。国庆期间,黔西市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每天都有不少群众来处理纠纷。假期结束后,调解中心终于“安静”下来。黔西市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负责人陈文新、黔西市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徐闻、刘刚正利用难得的闲暇时间一起整理资料。

  黔西市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不大,只有一层楼,两个调解室。当天所在现场的三人已经占了调解中心所有工作人员的一半。而正是这个只有几名调解员的调解中心在黔西市却是名副其实的“明星”调解室。

  在场三人中,转业后来到调解中心工作的陈文新在此工作最久。“我干调解工作20多年了,调解的案子早就数不过来了。但有那么几个案子过多久都不会忘。”

  2020年10月下旬的一个下午,在黔西县司法局下属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第二调解室,两名当事人面色凝重对坐着,双方因土地以纠纷争执不下,闹到了要到法院起诉的地步。

  原来,上世纪60年代,张光(化名)母亲去世后,葬于同族张亮(化名)家的一片豌豆地里。为了补偿损失,张光口头答应张亮赔偿10斤豌豆给他,而期间其未兑现承诺,使得张亮十分不满。每年清明祭祖,张光和家人来看望亡母时,都要经过张亮家,从而踩踏到其所属土地,严重时还发生过口角,纠纷迁延三代人,所在村组和乡镇多次调解未果。

  “后来,这个纠纷分派给我们。”陈文新说,当天,他与另外3名工作人员前往调解。到达目的地后,找到族长后一起到场调解。在大家的耐心调解下,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张光支付张亮3000多元赔偿金,张亮在调解结束后,邀请张光去家里喝酒言和。至此,一场持续了60多年的纠纷,在半天时间里画上了“句号”。

  类似的纠纷陈文新与同事不知调解了多少次,几乎每次都能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陈文新说:“调解工作虽然繁琐、细碎,但是每次看见群众‘红着脖子进来,带着笑脸出去’的样子,我就感觉自己有不竭的动力。”

  “这些案例,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了不起技术,只是用真诚换来了理解。”徐闻虽是调解中心工作时间最短的一员,提到调解纠纷的秘诀,他感慨道:“大家都是平等的,调解员就是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讲话,立场不偏不倚。”

  基于丰富的调解经验和不偏不倚的调解立场,调解室除了承担“三多一平台”各项基本工作外,疫情期间,调解中心开通了“人民调解直通车”,通过电话联系,调解人员就能将调解室“搬”到目的地。

  “我们现在还联合法院、检察院形成‘诉前调解’和‘检调对接’机制。”徐闻说,平日里,法院对于部分有调解余地的案件,立案前会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推送给调解中心进行调解,检察院在办案中,经筛选也会将部分民间赔偿纠纷告知到调解中心,由中心介入调解。“‘诉调对接’的成功率大概在50%左右,‘检调对接’在30%-40%之间。就成功率而言,前者体现出很高的水平了。”

  因着众多调解员的不懈努力,矛盾纠纷化解成效显著。2015年以来,黔西市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每年的调解案件量均超过1000件。2017年5月,黔西市司法局人民调解中心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2018年5月,黔西县司法局获“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表彰;2019年,荣获司法部“全国先进集体”表彰;2020年,黔西市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表彰。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