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16日电(石小杰 任鑫林 熊峰)初冬时节,走进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猫场镇龙潭社区黑木耳基地,一颗颗的菌棒长出朵朵诱人的“大耳朵”,30余名村民正忙着采摘、装篮。

  “我们这个基地总共有240亩,现在已经下地的菌棒大概48万棒。”木耳种植基地负责人路海森介绍,现在正是收木耳的时间,每天都有30多名工人忙着采收, 平均一人一天有100元的工资。

  近年来,织金县紧紧围绕“5311”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拓展民众增收致富渠道。其中,大型食用菌种植时间断、成效快,深受民众青睐。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猫场镇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在龙潭社区引进规划种植黑木耳240亩,有力推进秋冬种项目实施,既盘活了土地,也拓宽民众的就业增收空间。

  在木耳基地,村民们熟练的采摘、装篮,把长势大的木耳摘了后,还未长出的小木耳便放回地里,等待下一次出棒。

  “这个工作不累,收入还挺高。”来基地务工的村民何万祥告诉记者,现在他和妻子都在家门口的木耳基地工作,收入稳定又轻松。

  “以前他们请我们来种菌棒的时候是一百元一天,现在来做是10元一个小时,一天能做七八十元,这个工作比外出打工要好,挣钱的同时方便照顾家里。”务工民众何敏笑着说。

  “种植程序简单,产出效益好。”路海森表示,黑木耳平均一棒一次能产1.5斤左右,夏季可以采8—9次,冬季可以采4—5次。

  目前,龙潭社区已栽种200亩黑木耳,现已进入采摘季,剩余的40亩地膜也已经铺好,等菌棒到了以后就马上栽种。在农业现代化的产业建设引领下,“小木耳”成了龙潭社区的“大产业”,村民们踏上了致富增收路。(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