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2日电(杨 飞 王 彧)  近年来,织金县坚持“精准”标准,围绕盘活人才资源、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激励人才干事创业等精准施策,进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凝聚产业发展方面专家人才智慧,不断扩大人才“红利”助推乡村振兴。

  整合资源,建立专家服务团队。根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情况,结合全县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激发赓续红色血脉、爱国爱家的服务激情,组建农业专家、教学名师、医技人才、文旅人才四个服务团队。一是精准建立农业专家服务团。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对全县农业产业拔尖人才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按照生态畜牧业、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皂角种植等不同领域产业,精准建立一支农业专家服务团,将300余名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方面人才纳入专家库。二是精准建立教学名师服务团。围绕学校管理、教学水平提升、教师培养等方面,从全县各中小学抽派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校长和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组建一支教学名师服务团。截至目前,已将200余名教学人才纳入专家库。三是精准建立医技人才服务团。围绕医技、医护、医院管理等方面,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抽派一批医护人员、医技人员、管理人员组建医技人才服务团,确保将各类医疗人才全部纳入医技专家库。现已将20余名医技人才纳入专家库。四是精准建立文旅人才服务团。结合全县旅游发展情况,围绕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文化建设、特色乡村旅游开发等发展要求,从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等相关部门选派业内专业人士组建文旅人才服务团。现已将20余名文旅人才纳入专家库。

  搭建平台,督促专家精准帮扶。按照农技人员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积极搭建专家服务联系基层的平台,实现精准帮扶。一是抓好专家结对帮扶。以“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为平台,鼓励县内农业、林业等14名专家与省、市31名专家结对服务全县已出列的333个贫困村,为乡村振兴打下产业基础。今年以来,服务专家开展技术培训3359人次,解决技术问题578个,培养致富带头人24户。二是用好人才基地。以贵州省竹荪产业人才基地、贵州省皂角种植管护及品种改良人才基地为平台,以全县“三带”人才培育工程为抓手,邀请贵州师范大学6名“大专家”到县内为“小专家”“土专家”开展技术服务指导,人才基地“小专家”对乡村一线“土专家”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600余人次。三是开展好技术培训。以农技人员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契机,鼓励县、乡两级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农技服务,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难题。今年共开展技术培训16000余人次,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数12个,解决实际难题77个。

  严管厚爱,激发专家带富效应。为充分发挥服务团专家、人才的帮扶作用,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切实激励专家、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是加强考核管理。进一步细化考核管理措施,将遴选到服务团的县内各类人才的服务表现情况作为人才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项目申报等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工作开展不力、作用发挥不佳、群众口碑不好的专家、人才将按干部管理权限采取谈话提醒、通报批评等方式加强教育管理,情节严重的将进行组织处理并问责选派单位主要领导,属于省、市专家的不再纳入专家服务团,并将工作情况如实上报省、市组织部门进行处理,倒逼专家、人才真干事、干实事、干成事。截至目前,共有8人事业单位人员领办创办企业。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对统筹使用的各类人才,除教师、医生和乡土人才外,鼓励服务团内其他在职在编事业单位人员通过个人独资或合作领办创办的方式领办创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及其他服务业等项目中的涉农项目,并带动农户共同发展。明确要求县直有关主管部门对此类申报项目要优先立项,在项目奖补等扶持政策上参照省市县有关规定优先给予倾斜。另外,对在服务基层期间表现突出、业绩显著的专家、人才,在县内推荐评选乡村振兴先进人物、优秀共产党员等评先选优工作中,优先纳入推荐评选对象,属于县外挂帮专家的,将按有关程序进行表彰;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件的优先选拔使用,进一步激发专家、人才开展精准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健全服务机制。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全县县级领导干部共联系服务优秀专家、人才58名。同时,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明确涉及县直单位和乡镇(街道)职能职责,为专家、人才开展精准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帮助协调解决专家到村服务车辆、食宿等工作生活保障,尽力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服务专家能够安心、安身、安业,全身心投入到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