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城航拍。 彭佑林  摄

  大方县城航拍。 彭佑林 摄

  秋高气爽的日子,走进大方县城里,只见一条条平坦的街道四通八达,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拔地而起,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座宜居、宜游、宜业且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展现在面前。

  大方区位优势极为明显,“于滇为咽喉,于蜀为门户”,是西南出海大通道之一,也是川滇黔交界结合部“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综合交通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同时,大方又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享有“奢香故里,古彝圣地”之名,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十三五期间,大方县抓住大方毕节同城化发展机遇,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严格科学论证,提高规划执行力,着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可谓亮点纷呈、可圈可点。

贵州宣慰府夜景。陈忠友  摄

  贵州宣慰府夜景。陈忠友 摄

  根据《大方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和《毕节—大方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大方县按照“旧城提质改造、新区扩容发展、古城精雕细琢、小镇体现特色”的发展思路,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城镇,把城镇建设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衔接,重点加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科教文卫体等功能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头戏,五年来,大方县城开工建设九驿大道增加段道路、廉租房配套基础设施二期、迎宾公园纵线道路、杜鹃大道至成贵铁路大方车站道路、沙子坡互通、奢香大道与书院街交叉口天桥等一批市政道路,不断完善燃气管网、绿地面积、城市公园、城市公厕、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城区与郊区协调发展。

宜居宜业小城镇。吴守良  摄

  宜居宜业小城镇。吴守良 摄

  五年来,新增市政道路41.4公里、燃气管网14公里,新增城镇绿地面积107.38公顷,建成公园4个、城市公厕11个、农贸市场4个、停车场10个,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119.42亿元,销售商品房面积248.2万平方米;完成“棚改”投资21.99亿元;建成公租房4776套。现代的繁华与贵州宣慰府、奢香墓、斗姥阁等一批历史文化景点让大方这座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古城熠熠生辉。

  五年来,建成黄泥塘镇、六龙镇2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和雨冲乡、凤山乡2个市级特色小城镇,新增8+X达标项目647个,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13个。核桃乡木寨村获评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村寨、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东清高速、将军山大道建成通车,改造提升省道、县道里程达3952.6公里,农村路网连接村村寨寨。成贵高铁大方站建成投入使用,经济社会迈入“高铁时代”。

  这段时间,大方对县城多条背街小巷进行提升改造,旧貌换新颜,这一举措获得了市民的点赞。每天出入府前路的市民杨俊说,这条路年久失修,到处坑坑洼洼,加上设有农贸市场,经常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进出都不方便,改造后,既改善了居住环境,又方便人们出行,幸福指数提升了,这要感谢党的惠民好政策。

宜居宜业小城镇。吴守良  摄

  宜居宜业小城镇。吴守良 摄

  奢香古镇是一个集民族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的易地扶贫搬迁新型社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大方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按照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化融合发展的思路设计和建设,围绕“文化+旅游+易地扶贫搬迁”做文章,奢香古镇已成为集“观光、旅游、体验、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特色小镇,是大方城旅融合发展的样板,是毕节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新亮点。

  黄泥塘镇位于大方县南部,素有大方“南大门”之称。近年来,黄泥塘镇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项目整合等方式,紧紧围绕“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四小模式,建成农贸市场、辣椒交易中心,文化广场、山体公园等基础设施,打造出宜商、宜业、宜游发展环境,为吸引外来投资、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十三五”期间,大方县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1.3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从10.5万人增加到12.14万人,“撤县设区”获市级批复,城镇化率从38.41%提高到47.87%,谱写了大方新型城镇化的精彩篇章,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忠友)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