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长势丰收的葛建军笑眯眯

  天麻长势丰收的葛建军笑眯眯

  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19日电(伍应龙)毕节七星关区千溪乡返乡农民工葛建军凭着自己的一股闯劲,钻研天麻种植新技术,在大山里进行天麻繁殖试验并取得成功,用汗水和智慧开启了一条崭新的创业之路。

  近日,在千溪乡沙垮村天麻种植基地里,一个个排布有序的天麻种植堆映入眼帘,葛建军正带着村民收天麻。他用双手小心地刨开地里的沙土,看见自己精心培育的天麻如今都长成了“大块头”,丰收的喜悦写满了脸上。

  80后的葛建军是土生土长的千溪乡沙垮村人,年轻时在家和父亲发展种植过天麻,由于规模小效益不佳,于是南下打工,在外一干就是七、八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天麻药用价值高,市场前景好,便萌发了返乡创业,种植天麻的念头。

  “天麻在我们千溪乡有很多年的种植历史,不缺种植经验,但缺种植技术。”说起种天麻的故事,58岁的葛发龙能“摆”上几道茶的功夫也说不完,他正是沙垮村最初种植天麻农户之一。葛发龙是葛建军的父亲,他从1993年就开始种植天麻,在自家房前屋后进行大长箱长材种植,因为种植技术比较传统原始,产量是今年有明年没有,基本处于靠天靠运气才有收成的状态。

葛建军父亲葛发龙收获天麻喜悦

  葛建军父亲葛发龙收获天麻喜悦

  在外了解到天麻广阔的市场的葛建军,于2017年返乡种起了天麻。“在外面打工,一辈子打工都是给别人打工,想到现在国家政策好,就想回来自己创业。既要适合我们山区,符合国家政策允许,又要有发展前景,想来想去我还是选择了天麻。”葛建军向记者聊起自己为什么选择种植天麻。

  2018年年初,葛建军前往毕节市大方县天麻之乡学习天麻培植新技术,通过一年的刻苦学习和摸索,他全面掌握了林下培育种植种技术,并决定在自家种植基地进行试验,2018年便种植了500亩天麻。

  葛建军介绍,天麻具有很高的食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且其与蜜环菌共生,从中吸收营养,生长过程不需要阳光,喜阴,从种到收不施肥、不锄草、不喷农药,只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就能正常生长。

  通过种植天麻反复摸索天麻特性和种植技术,返乡创业的葛建军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七星关区农业农村局中药材专班技术指导下,他现在林下种植采用了“短穴短材”的菌穴方式。“山区林地特殊,一亩地实际可利用面积大概在40个平方左右,一亩地能产鲜天麻900多斤,亩产收入可达1万多元,”葛建军告诉记者,天麻种植虽然前期的投入较大,但收益也较高,为此他自己还成立了一个天麻种植的专业合作社。

  “有了天麻基地,女儿上大学的费用就不用担心了!”正在挖天麻的55岁的朱大珍笑着说,她大女儿正在在上大学,每年学费加生活费一起算也是一大笔数目,以前一到开学就要头疼。2018年以来,他们夫妇通过长期在天麻基地务工,每月工资有3000元,每年可获得收入30000多元。

  在葛建军的努力,天麻种植越发风生水起,忙不过来的他,把在外地工作的弟弟也喊了回来帮忙。俗说话,“打仗请兄弟,上阵父子兵”,在这个种植天麻世家的共同努力下,七星关区茂林农民专业合作社天麻种植基地2021年种植面积达到了8000亩。“今年能采收天麻有500多亩,能产出鲜天麻60余吨,产值可达150多万元左右。”葛建军天麻喜获丰收的同时,帮助了该村10人在天麻基地固定务工,实现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当地用工50余人。

  “有区农业农村局中药材专班技术老师指导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步我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村民来学习种植技术,实施‘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村民奔小康。”葛建军表示,他会进一步把天麻基地做精做细、站稳市场,在他自己致富的同时,也带领更多的村民积极参与到天麻种植产业发展中来,实现家门口就业。

  目前,葛建军的林下种植天麻长势良好,预计11月份可采收。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