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18日电 (周训贵)初秋的河山村,青山环抱,碧水环绕,一排排黔西北民居错落有致,依山傍水的村落与青山、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真可谓是一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世外桃源”。贵州毕节大方县星宿乡河山村是如何实现从昔日的穷山沟到今天的生态美百姓富的世外桃源的呢?

  三个一元机制:扮靓美丽乡村

  “在每家每户的庭院门口、村级广场,你很难看到乱丢的纸屑或易拉罐,就连农户晾晒庄家,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星宿乡河山村村支书侯明志介绍说。

  走进村子,年过七旬的村民杨厚飞老人激动地给我们介绍眼前的洗衣机:这是2019年被评为全村“最美清洁户”时发的奖励,通过“三个一元”机制,不仅有了干净的环境,而且还有奖励,这个政策真是好。

  据了解,2019年,星宿乡在“治八乱”工作中探索出了“三个一元”机制,即:每户农户每月出资1元、村集体补贴1元、乡政府奖励1元,建立起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奖励基金,以村为单位在全乡推广,打造“我参与、我管理、我受益”的自治氛围,全乡上下形成了“人人爱清洁,个个讲卫生”的喜人局面。

  自“三个一元”机制开展以来,星宿乡成功创建了“国家级卫生乡镇”“省级文明乡镇”,并在2020年上半年全市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工作考核中荣获第二名。同时,星宿乡三个一元机制还在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治理中得以推广。

崔苏坝景区一角。

  崔苏坝景区一角。

  三治融合治理:构建和谐邻里

  “孩子的爷爷奶奶同样也是我们的亲生父母,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这是我应尽的职责,老人身体好了,这个家才有活力。”正在照料婆婆的村民杨邦琴说。

  近年来,河山村大力推进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形成乡村治理的强大合力。通过积极开展“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好婆婆”“好儿媳”“好邻居”等评选活动,按照“安好一批大喇叭、树好一批标语广告、练好一支文艺队伍、建好一个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办好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好一个“道德超市”“六个好”的工作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此外,河山村还通过“十户联防”工作,从乡贤寨佬、离退休干部、村组干部、退伍军人、共产党员等德高望重的人中选出联防长,并充分发挥十户联防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实行户户联防、人人联防,形成群防、群管、群治联防网络。

  “十户联防”工作制度不仅让邻里之间增进相互了解,相互照顾、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通过串门通气交心,债务纠纷、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基层矛盾在十户联防工作制度下得以轻松化解,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的良好氛围。

河山村群山组航拍。

  河山村群山组航拍。

  聚焦三大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

  河山村是星宿乡的一个小村,属于二类贫困村,下辖河山、群山、银山三个村民组,总面积9.75平方公里,总人口 175户645人,曾因地势高寒多雾,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单一,经济发展滞后,贫穷落后成为当地的标签。

  村民蔡光美兴奋地介绍:这个地方过去穷得找个媳妇都难,现在乡村美了、路通、路灯亮了,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这是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为巩固完善水电路三大民生工程,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河山村抢抓脱贫攻坚历史机遇,为群山组申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项目200余万元,修建了村级文化广场、和房舍改造。

  2017年,从百里杜鹃收费站到崔苏坝油杉河景区的旅游大道贯穿河山村,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同年,当地政府在河山村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为50多户群众改造提升住房。2018年,全村“三改”、“组组通”、安全饮水提升等工程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N”项产业“组合拳”:打出百姓富足新生活

  近年来,河山村因地制宜,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旅游、特色农业等“N”项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更优、农村基础更牢、发展动力更足的良好局面。

  2014年以来,河山村凭借气候条件、自然资源,依托崔苏坝景区,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致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平台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实施青翠李180亩,核桃1200亩,高山冷凉蔬菜种植150亩,并通过扶贫资金发展152户建档立卡户发展养猪、养牛、养羊和养蜂项目,形成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格局。

  “下一步,我们还要持续加快调产业、转思路的步伐,进一步拓宽群众致富渠道,聚焦绿色发展,坚定走好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新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星宿乡党委书记彭红鹰说。 (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