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30日电 (记者 张伟)“这是我们苗族的图案,没想到绣在皮包上会这么美……”4月26日至29日,来自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等地的30名黔西绣娘在贵阳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锦绣计划”黔西苗绣美学与技能培训。培训活动上,传统与时尚结合的文创品,让绣娘们大开眼界。

  为提高苗族绣娘的审美水平、技能水平和市场能力,贵州省妇女联合会通过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了本次培训。贵州省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龙丽红参加开班仪式。培训班邀请省锦绣计划智库高级顾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原贵州省文联副主席余未人,贵州民族博物馆传统艺术与文创中心文创负责人王晓佳,贵阳市妇女手工技能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名绣娘刘丽为绣娘们带来了“黔西歪梳苗服饰文化”“民族手工艺的时尚审美及文创”“苗族刺绣技艺培训”等特色课程。

  在为期四天的学习中,绣娘们还参观了“贵州锦绣计划精品馆”“对坐工坊”“创和服饰”“黔尚品”等贵州锦绣计划创新基地及贵州民族博物馆。

  参加此次培训的30名绣娘中,年龄层次从19岁到57岁,90后绣娘占了11席。这些苗绣新锐力量的注入,是苗绣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巨大潜能。

  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龙丽红说,通过“锦绣计划”的实施,贵州民族民间文化技艺得到了传承,又实现了妇女在家门口就业,改善了家庭生活质量。大家绣出的作品有了市场的认可,才能实现我省苗绣产业的发展。她希望参训绣娘认真研究民族文化历史,提高个人技艺,今后绣出更多美妙的苗绣产品,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这份美,为推动实现多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做出绣娘应有的贡献。

  在对坐工坊,绣娘们被一件件民族特色文创产品所吸引,“没想到我们平时绣出来的这些传统图案,放到时尚的文创产品中去,真的很美,有种画龙点睛的感觉。”来自化屋村的杨玉红感慨道。

  在贵州锦绣计划精品馆,得知这些蕴含民族手工艺的时尚物件也可以有很好的市场价值,绣娘们开始憧憬这份手工艺的未来,“原来我们民族传承下来的才是最美的,我回去后要把这几天学到的传递给妈妈、奶奶,不仅要共同做好这份事业,还要把它做精,并且一代代传下去。”来自红林乡鱼塘村的林丹如是说。

  四天的学习和考察,让绣娘们在苗族服饰文化、生活美学、传统与文创如何结合等方面有了系统认识,对增强绣娘文化自信、提升绣娘刺绣审美、刺绣技艺水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培训总结课上,林泉镇高锦村陈思荣把自己定位为:“带着历史使命的苗族人”。她说,自己一定要把苗族优秀的文化和手工技艺传承下去。来自五里乡19岁的绣娘熊飞扬说:“这次机会很难得。过去,我对我们民族文化历史不够了解,缺乏自信。这次培训,不仅弥补了我的短板,还认识到传统的一针一线结合现在的时尚才是最美的。”

  此次培训活动承办方负责人、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贵州蝉之翼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王燕达说,这次培训让我们最欣喜的是,有这么多年轻绣娘参加。传承民族文化与技艺,有了年轻人的加入才是一件幸事,“我们希望通过培训,让绣娘们更了解本民族文化与内涵,让有潜质的贵州乡村女性巧匠,创造出更多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产品,成为乡村振兴中的受益者。”

  从“锦绣计划”培训上看,年龄辐射范围在不断扩展、受惠人群不断在增加,凸显出锦绣计划不断增强的影响力。这些锦绣计划培训课程不仅让绣娘们进一步了解民族刺绣文化,也鼓励绣娘将“指尖技艺”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刺绣产业经济及乡村振兴,进一步融入新发展格局,做实“民族文化+产业”的巾帼指尖经济。(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