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6日电(李金苗 路小榕)当前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走进七星关区长春堡镇长春社区,500亩高山生态茶迎来了采摘季,一株株绿油油的茶树吐露新芽,碧绿连绵,村民们穿梭在茶垄间,双手熟练的采摘茶青。

  近年来,长春堡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经营模式,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茶文章”,大力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将“有机茶叶”做成了助农增收的大产业。

  站在的山头俯瞰茶园,一排排茶树层层叠叠,满园翠绿。茶园四面环山,海拔约1800米,云雾多,日照少,而且森林植被茂密,气候十分湿润,是七星关区优质茶叶的主产地之一。

  “我们这里非常适合高山生态茶叶的生长。”据茶园负责人张中战介绍,茶园建于2014年,种植的是“走心绿茶”,因茶园独特的生态优势和气候条件,孕育出的茶叶嫩肥厚、经久耐泡、清香馥郁、回味悠长。

  “我们生产的茶叶属于生态有机茶,茶园周围无三废污染,空气清新,水质纯净,不含重金属和化学农药残留。”张中战说,今年是他们第五年采摘,茶叶长势良好,预计茶青产量能达到2000斤,产值40多万元。

  每年清明、谷雨前后,是春茶采摘的黄金时期,也是村民最忙的一段时间,此时的茶树经过一个冬季的营养积累,加上春季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因此长势十分旺盛,茶树萌芽也恰至最幼嫩的状态。

  “我们的茶是按照一芽一叶的标准采摘,因为一芽一叶泡出来比较美观,喝起来口感会更佳。”据张中战介绍,他们基本上都是当天收购当天加工,确保茶叶能及时上市销售。

  每到茶叶采收期,茶园用工量增加,平均每天都会吸纳70位村民前来采茶,采收期将持续一个月。村民早上九点开始采茶,傍晚时分把一天的茶叶称重,再运往茶叶加工厂,鲜嫩的茶叶经过摊青、杀青、理条、炒制、剔毫、提香等工序,制成成品茶,香气扑鼻。

  “我们在茶园工作,离家近,一个月还有两三千块钱的收入,我们很满意。”50岁的村民赵银会说,自茶园采摘以来,他们每天都会到茶园来采茶,平均每天保底收入80元,目前,依靠这小小的“有机茶叶”不少村民实现了稳定增收。

  “绿茶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等功效,而春茶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口感回甘,是一年中品质最好的茶叶。”张中战说,他们生产的“走心绿茶”以明前茶为贵,备受市民欢迎,现在每斤可以卖到千元以上,主要销往城区,目前已经有多家公司预定,供不应求。

  茶山变“金山”,收入翻十番。如今,走心绿茶已成为长春堡镇的一张名片,张中战计划通过完善产业链,以茶为媒,提高茶园的价值。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打响茶叶品牌,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活力,帮助更多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对于未来,张中战充满了信心。

  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长春堡镇是七星关区依托茶产业走上乡村振兴的乡镇之一。

  七星关区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古茶树之乡”。

  目前,七星关区茶园面积达150850亩,涉及18个镇乡、46个村,建有5个区级茶产业示范基地、45个乡级示范基地,主栽品种为安吉白茶、福鼎大白茶和古树茶,建有育苗基地1000亩。全区投产茶园面积39450亩,产量935.2吨、产值17220万,带动农户65000人,其中贫困人口9085人。

  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造就了七星关区茶叶与众不同特质。七星关区现有茶企28家,其中茶叶公司7家、合作社2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投入生产的有11家。代表品牌有“太极古茶”、“奢香贡茶”、“鸡鸣三省”、“走心绿茶”、“初都河”等,因产品质量过硬、味道纯正,备受省外茶商青睐。(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