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26日电( 李金苗 路小榕)为巩固好脱贫成果,打造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七星关区利用蔬菜产业“短、平、快”的优势,在指导做好常规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种植的同时,因地制宜在朱昌镇小屯社区和双堰社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并引进相关龙头企业,加大蔬菜类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大力发展蔬菜规模化生产。

  走进园区,放眼望去,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排排蔬菜苗在大棚内整齐划一,长势喜人。看着大棚里的好光景,社区居民喜上眉梢。 

  “我们的大棚是从2020年4月开始建设的,目前已投产35个棚。”据贵州九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园区经理王守明介绍,该项目用地508.3亩,温室建筑面积 186750 ㎡,目前园区大棚已逐步投产。

  为了让蔬菜更好地生长,园区采用的是第八代冬暖式大棚,包括棉被大棚和保温大棚两种,还搭建温室主体工程、温室覆盖、温室配套智能设施,可以有效缩短作物生长周期,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而在阴天或雨雪天,光照强度及光照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园区通过电灯等人工光源来补充光照,确保蔬菜茁壮成长。

  园区去年冬天已丰收了一季,随着春季到来,全区正全力抢抓春季种植,确保蔬菜量足质优价稳。

  “黄瓜茎蔓长到40厘米长,开始出现倒伏前就要及时吊蔓。操作时先用垂下的吊绳轻轻在黄瓜植株中下部绾一个活扣,然后围绕植株缠上两周,以防止活扣松动导致茎蔓继续匍匐在地上。”在新建成的黄瓜大棚内,工人们正在为新长出的黄瓜吊蔓,为提高工人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王守明和镇里的农技专家现场为大家讲授黄瓜栽种技术。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尤为重要,是园区增产增收的前提。”王守明说,他每日都会来基地为查看黄瓜的生长情况,给工人讲解注意事项,避免瓜苗生长出现矮小、茎细、组织老化等不良现象,为丰收打好坚实的基础。

  “园区的建设和生产需要大量的工人,这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务工的机会。”王守明说,现在园区临时用工约七十多人,园区建设完毕后需要200个工人,日工资按75至85元计算。公司为工人们购买了意外伤害险,配备了工作服,做得好的还有奖励,大家都很积极,致富奔小康热情高涨。

  小屯社区居民邓生飞之前一直在广州务工,前两年因孙子年幼需要照顾,便回到村里务农。今年大棚投产,邓生飞来到基地务工,负责盖膜、浇水、打芽等工作。

  “以前种包谷、洋芋收入不高,在外打工家里老小无人照顾,现在家门口就有合适的工作,每个月还有两千多元的工资,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邓生飞说,在园区务工,她觉得工作简单易上手,工资也合适,她和其他社区居民对这份工作都很满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基础和关键。通过技术指导,群众掌握了实用的蔬菜种植和管护技术,不离乡不离土就能融入产业发展、实现稳定就业。

  在全面推广设施蔬菜绿色防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同时,园区还加大蔬菜产品的开发力度,让蔬菜产业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和精品型转变。目前,园区不仅种植有黄瓜,还种植有无藤瓜、西红柿、辣椒等8个精品品种,实行统一育苗指导、技术培训、试验示范与销售引领等工作,确保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我们采取的是订单种植、订单收购的模式,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销往贵阳、上海等城市。”王守明说,园区通过蔬菜进超市、进学校、进机关等形式,构建了覆盖主城区的菜篮子生鲜直达配送体系,同时园区还不断完善运输、销售环节,建立包装车间、分拣中心、冷藏库,配备冷链运输车,蔬菜一采摘下来便可直接运往外省,确保蔬菜新鲜。

  “现在园区在加快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 不断迎合市场需求,满足市场供应。”王守明说,未来,园区还将建设面积达4500㎡的冷链仓储配送中心,建设蔬菜直销店30家,进一步保障蔬菜的品质和销路,帮助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