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分社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市州之窗>>正文
贵州七星关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开启绿水青山富民模式
发布时间:2021-03-01 19:48:54 稿件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1日电(李金苗)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主题,牢牢抓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以生态建设促进开发扶贫和经济发展,通过科学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近年来,双堰社区坚持生态和发展新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将林下生态鸡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发展,采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合作社发展,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贫困户脱贫的多赢局面。

  在七星关区朱昌镇双堰社区养殖基地,只见成群结队的鸡群在草丛间游走觅食。

  “我们在林下跑山鸡鸡腿上拴带NFC跟踪监测脚环,以方便合作社及客户全天候跟踪监测鸡的喂食和疾病防控情况。”双堰社区党总支书记邓华介绍,基地内每只鸡有自己的“身份证”,可进行全程追溯。目前,基地存栏跑山鸡2万余羽,主要供应重庆、上海、贵阳等地。

  除了发展林下养鸡,基地还种植李子、桃子、草莓、葡萄等水果种植,实现了一地多产、一季多收,最大限度增加群众收入,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林下生态鸡蓬勃发展,林下种植也有文章可做。

  在长春堡镇干堰村天麻种植基地内,村民有序地挖坑,进行天麻种移栽,确保明年有个好收成。

  “林下种植天麻可以有效利用树冠遮荫作用,节省栽培投资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种出来的天麻品质更好。”张详银说,为帮助贫困户打开脱贫致富的大门,干堰村用好用活农村产业“八要素”,成立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大力发展林下天麻亩、白芨、茶叶、食用菌等种植。目前,基地天麻每亩产量约800斤,预计净收入20余万元。

  “在家门口就能拿工资,还不耽误农活,这样的好事去哪找。”村民付立国说,以前家中以种植包谷、洋芋为主,常年入不敷出,现在在基地务工一天有100元收入,还能学到天麻种植技术,只要一家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为提高天麻的附加值,干堰村还计划对天麻进行产品精深加工,将天麻制作成天麻饮片、天麻粉、天麻酒等深加工产品投入市,形成农户参与、企业收购、产品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让更多百姓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

  干堰村通过发展林下天麻种植,不仅盘活了林下闲地,守住了绿水青山,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双堰社区和干堰村是七星关区发展林下经济,助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实现林下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七星关区统筹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以林药套种、林粮套种、林禽共养、林畜共养、森林旅游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实现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跨越。

  据统计,目前,七星关区林业用地面积共222.9万亩,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118.6万亩,主要涉及天麻、鸡、金铁锁、重楼等12个产业,林下经济年产值达97975万元。带动的参与的农户有23693人,贫困户的参与2597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为强化品牌培育,七星关区大力推行产销一体化发展,在技术改良、规模扩建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并积极搭建各类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推进科技协作,为贫困群众发展种养殖提供技术保证。

  为扩大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七星关区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办法,多次前往广东、浙江等沿海城市召开农特产品推介会,打开沿海部分城市市场。同时,推动电商扶贫服务站点与当地合作社、农户进一步合作,扩大农产品线上销售,帮助合作社寻找生产订单,确保产销精准对接,有效带动“黔货出山”。

  见证着历史与时代的变迁,承载着未来与发展的向往。挖掘林下经济、践行绿色发展,七星关区必将开创生态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大美七星关注入不竭动力。(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