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驾鳌河村级河长在巡河
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19日电 (雷博林 彭涛)冬日午后,行走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驾鳌河村的驾鳌河边,优美的环境、明媚的阳光、清澈的河水、悠游的鱼群、以及篮球场上晒太阳的老人和码头洗菜的村民,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面。
“几年前,驾鳌河还是一个臭水沟,河道两边的杂草上到处挂着垃圾,水里早就没有了鱼虾的影子。那时大家习惯把垃圾都往河里倒,电鱼毒鱼把河里的鱼虾几乎‘赶尽杀绝’”驾鳌河村级河长胡庆高感慨万千地说。
据了解,2017年以来,黔东南州大力推动河长制工作。全州落实了“五级河长”,州级河长、县级河长、乡级河长、村级河长和民间河长(民间监督员)各司其职,特别是村级河长在基层一线发挥了巨大作用。村级河长大部分都是村干部,他们贴近一线,熟悉村情,能够做到密切监护,快速处理。
“作为一名村级河长不仅眼里要有河,心里更要有河,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工作不能走过场。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舀上一碗水,看一看,闻一闻,大体的水质情况心里就有底了。”胡庆高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胡庆高说,除了平时监督,他还会两天进行一次巡河,专挑隐蔽河段和重点位置找问题,他已走遍了全村的大小河道,大到开阔水面的水质情况,小到湾荡滩涂的地势走向,都一一记在了心里。
胡庆高说:“起初工作其实不好做,大家已经习惯把垃圾往河里倒,你去讲,他还会骂你‘多管闲事’,还有的人当面答应你,背着你照样往河里倒。这几年下来,通过大力宣传和耐心细致地上门做思想工作,再结合一定的处罚教育,我们寨子的人都认识到保护河水的重要性,不会再往河里倒垃圾,也没人敢电鱼毒鱼了。这才有了今天这么好的环境。”(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