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是其中一个突出表现。要实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完成对发达地区的“追赶”与“超越”,应当发挥金融保驾护航的作用。

  贵州一直是西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国有大行,工行贵州省分行在服务贵州“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中发挥金融引领作用。脱贫攻坚方面,自2018年以来,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50亿元,2020年末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居全国工行第一;民生社会事业方面,累计投放近700亿元支持制造业和文化旅游、农业等产业发展,累计发放300余亿元助力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实体经济方面,累计投放近2000亿元支持实体经济领域,投放近400亿元支持民营企业,投放近900亿元支持全省抗疫和复工复产。

  当前,围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十四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工行贵州省分行将牢记金融服务初心,在助推贵州新三大战略的落地上布好局,在促进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处落好子,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把握新发展阶段金融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一)宏观。当前国际问题和国内矛盾相互交织,实体困难和金融风险叠加影响,自身不足和外部挑战共同作用,给银行经营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二)微观。具体到贵州省情,“十四五”时期将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实现新突破,以马力更足的“四轮驱动”让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列车跑出“加速度”,再造“黄金十年”。

  (三)要求。从工行贵州省分行自身来看,站在新发展阶段,要胸怀“两个大局”,准确把握经营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全面对标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总行党委的决策,用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形势,既要看到挑战和压力,也要把握优势和机遇,发挥国有大行货币政策传导“主渠道”和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实施“扬长、补短、固本、强基”布局,努力保持排名在全国“第一方阵”,在变局中开创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用心支持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精准施策,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融合,持续探索“三农”领域金融服务,用专项政策“点对点”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全省12个重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传统农业换上现代农业的“新衣”,助力农村三次产业发展迎来春天。

  (二)优先支持推进工业产业振兴发展。围绕十大工业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重点支持打造黔中“中国数谷”、黔北“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毕水兴建设全国重要能矿资源走廊、“三州”等民族地区建设绿色食品工业基地,支持各类国家级省级工业产业园区和规模化产业集群内企业主体做大做强。全力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智能网联新兴产业、新型制造业等领域。

  (三)大力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围绕“强省会、双城记”战略,同步支持新型城镇建设协调发展,满足市州区域中心城市、黔边城市带和特色小城镇在交通互联、产业共融、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资金需求,灵活运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模式,统筹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低效用地再开发、产城融合等领域的品质提升。围绕“六网会战”战略实施,助推全省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更合理,为全省水利“百库大会战”、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现代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等提供资金支持,持续推进更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

  (四)突出支持推动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围绕贵州打响“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战略,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文章,统筹推进特色金融创新。同时加大对“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现代服务业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提升融合化、集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五)创新支持推动特色经济融合发展。紧跟“数字经济万亿倍增计划”“百企引领”“万企融合”等行动,让“云上贵州”等一批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和智慧项目转型升级。同时,紧密支持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创新开辟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金融服务方式、绿色企业抵质押金融服务模式等新通道,助力贵安新区、毕节等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六)全面支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协同发展。聚焦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积极跟进贵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协同机制建立及相关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发挥集团优势做好各类跨区域、跨境合作的金融服务。主动对接西部国际博览会、酒博会、数博会等开放型活动,精准把握生产要素区域间快速流动创造的各类金融需求。积极支持贵州承接、吸收新一轮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浪潮,对招商引进的优强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七)统筹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统筹好发展与风险在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中的关系,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债务置换、展期、重组、借新还旧等方式稳妥、有序化解债务风险,在入口、闸口、出口“三道关口”中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做到管住人、看住钱、筑牢制度防火墙,确保经营发展总体稳定和各类风险整体可控。

  (作者:张卫东  作者为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