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9日电(罗廷干  黄和欣)斑鳠,俗称芝麻剑,是珠江水系的名特鱼类,享有“淡水鱼王”的美誉,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日前,由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系、罗甸县养殖业发展中心、贵州省罗甸县名贵鱼类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斑鳠的人工繁殖。

  8月3日,在罗甸县斑鳠仿生态保种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给繁殖器里的鱼苗进行喂食、保温,以确保这批刚孵化出的斑鳠能够长势良好,顺利成长至放流标准。

  “公司在罗甸县委、县政府和贵州大学的关心和帮助下,现在已经成功繁育了2000多尾斑鳠,由于繁殖的时间比较短,没有达到增殖放流的标准。”贵州省名贵鱼类生态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仕刚说。

  由于野生斑鳠资源目前比较稀缺,同时因其特殊的繁殖习性,天然苗种也极为少见。为保护好这一特有鱼类,2020年5月开始,在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贵州土著名特鱼类——斑鳠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支持下,由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系、罗甸县养殖业发展中心、贵州省罗甸县名贵鱼类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组成的研究团队,把实验室搬到了基地,对斑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在亲鱼选择、亲鱼培育、雌雄亲鱼性腺发育研究、人工催产试剂的选择及配比、孵化方法的制定、孵化设施的选择以及苗种培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

  “我们团队多次在罗甸斑鳠仿生态保种场进行现场调查,制定人工繁殖方案并不断完善,经过三年多的斑鳠繁育技术攻关,目前两批鱼苗都已经孵化成功。”贵州大学动物科学院研究生蒙庆米介绍道,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斑鳠等名特物种的种群增加,仍是目前面临的难关,斑鳠繁育技术的成功,标志着“淡水鱼王”美誉的斑鳠自此不会面临灭绝的风险。、

  据了解,罗甸县斑鳠仿生态保种场建于2018年,占地180亩,有斑鳠仿生态自然河段长约1.4km,其中索饵区3000㎡,产卵区及越冬区6000㎡,湿地1000㎡,洄游通道360m,场内拥有一定数量的斑鳠亲鱼及后备亲鱼。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为斑鳠的人工繁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目前,两批人工催产共获得斑鳠受精卵3万余粒,第一批2000余尾鱼苗已经孵化,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心呵护下,鱼苗生长情况良好。

  “今后,我们中心将与贵州大学、科研院校继续合作,努力钻研斑鳠的人工繁育和驯养技术,充分保护和利用好斑鱯等特有鱼类的种质资源。”罗甸县养殖业发展中心主任张中义告诉记者,此次人工繁殖出来的斑鱯鱼苗培育到一定的规格后将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的形式投放到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扩大保护区内的斑鳠种群数量。(完)

【编辑:石小杰 】关闭本页
【编辑:石小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