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2月3日电 (记者 张伟)夜幕下的西江千户苗寨,灯火辉煌,游人如织。派出所巡逻民警一如既往地穿梭在青石板街上,用坚毅的步伐守护西江千户苗寨的美丽。

  西江派出所民(辅)警开展夜间巡逻。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位于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2008年9月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这里成功举办后,旅游业得到“井喷式”发展。

  人变多了,人员结构变了。本地居民、外来商户、游客在西江发展道路上如何和谐共处?成了雷山县公安局西江派出所民警们的主要课题。

  居民游客意识双提升 民俗旅游互发展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族村落,既是景区也是居民区,在景区未开发之前,当地发展比较落后,老一代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发生矛盾纠纷后容易通过偏激的想法来自己解决。

  为使居民与游客和谐共处,西江派出所联合综治、司法、法庭等组成苗汉“双语”普法宣讲团,利用苗族吃新节、苗年民族活动等时间节点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宣传讲解发展旅游等政策和法律法规。

  结合民族特色,西江派出所联合司法部门组建民歌普法队,通过谱写《西江调解歌》《学法歌》《交通安全歌》等普法歌曲,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融入到通俗易懂的民歌载体中,采取录制播放、活动现场演唱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律送进百姓家。以此来提升当地居民发展意识。

  “矛盾避免不了,不过现在遇事就找警察,哪个还用偏激的方式解决喔。”村民吴阿姨说。

  对外来游客常出入的场所,如商铺、宾馆、表演场等显眼位置张贴宣传资料等方式供游客阅览。以此提升游客对当地民俗民规了解,尊重当地的民俗文化。

  “西江不只景色美,看见他们宣传的民俗文化也很有意思,我们不该去打破它。”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先生说。

  如今苗寨的民俗民风已成为西江旅游的重要元素。

  管理服务理念双提升 打造旅游新形象

  “苗寨景色虽美,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记得看护好小孩喔。”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巡逻民警针对景区人流量多,对带小孩游玩的旅客做到时常提醒。

  疫情开放后的第一个春节,西江千户苗寨迎来旅游高峰。景区共接待14.2万余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482.01%。

  为确保景区开放安全、平稳、有序,给游客营造了舒心、放心的旅游氛围,西江派出所在景区内人员密集地方设立四处警务室,在交通路口设立4个固定执勤点,并且每天组织巡逻队不定时巡逻。在做好治安防控的同时,尽力满足游客所需的服务。

  为实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化解,西江派出所通过整合交通、旅游和社会面监控,使景区内监控达600余颗,加上4颗高位高清“鹰眼”监控,在景区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立体防控体系,发现争吵迅速呼叫巡逻警力、警务室警力快速处置化解。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西江派出所安装可视化一键报警求助桩,为有急、难需求的群众、游客提供紧急求助,并设立“全年无假日窗口”,利用周末、夜间主动上门为特殊人群办证、送证服务。近年来,共上门为特殊人群办证、送证320余人次,找回群众丢失的各类物品折合现金160余万元,帮助找回走失的老人、小孩500余人次,真正兑现了“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理念。

  通过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做到让游客放心游、平安购,为西江景区游客、村民、商贩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村规法规质效双提升 独创调解新方法

  西江千户苗寨,古来有“榔规民约”“扫寨”等许多良好的民族自治制度,而其中“榔规民约”就具有专门调解矛盾纠纷的作用,但在西江景区开发旅游后被搁置下来。

  为及时有效应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矛盾纠纷新形势,2017年5月,在雷山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多方协调,由公安、司法、法院共同牵头,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组建西江“美丽·初心”调解中心,下设消费纠纷、治安纠纷、劳动纠纷、交通纠纷四个调解组,让复杂多样的矛盾纠纷得以规范化解。

  调解中心在依法开展调解和遵循基本调解程序下,结合景区的人员结构特殊性,独创了“1314美丽调解”新方法(即讲述1个故事,说上3句好话,演唱1首苗族调解和好歌,实现4个回归)。同时,“1314”也是“一生一世”的谐音,意指希望游客在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调解过程中,感受到苗族优秀文化,能够一生一世记住在西江旅游时留下的美好回忆。

  调解中心成立以来,独特的调解方法受到游客、商贩和村民的认可和好评。

  如今的西江,充分发挥出公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探寻出了一条符合西江景区旅游发展引发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新路子,取得了化民怨、维民利、赢民心、促和谐、护发展的良好效果。实现了警务和谐有序、游客有安全感、苗寨群众满意的社会效应。(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