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30日电 (卯富巧)晒着冬天的暖阳,一大早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城出发,蜿蜒前行30公里后,就是兴中镇辣子树村了。中国公安部驻村第一书记祁聪已经忙开:苗绣厂的产量还得加大,村里的腊肉加工厂得确保如期上线销售,村小学新修的足球场要推进围栏安装……

  党建——发动“内燃机”

  辣子树村委会二楼会议室里,祁聪的声音洪亮,“我们一定要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只有把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抓起来,才能真正有效防止咱们村发生规模性返贫,才能让群众过上越来越美好的幸福生活……”

  祁聪组织的学习结合辣子树村的实际,不时得到在场党员干部的点头赞同。“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祁聪深知,要想做好驻村工作,就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和作用。

  边学边做,学以致用。祁聪带着村里的干部反复走访14个村民组,进寨子、访群众,听各族群众讲盼头,将脱贫户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摸清了情况,掌握了底数。在村小学上五年级的杨丙乾患病住院治疗,祁聪及时联系到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一位爱心人士支援5000元解了燃眉之急。

  祁聪以“三会一课”为抓手,经常性开展党组织活动,并采取“理论教学+工作实践+座谈交流”的形式,组织开展党员和村组长专题培训,积极吸纳优秀知识青年和致富带头人向党组织靠拢,为村里的发展特别是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了强大助力。

  26岁的村人口主任张二中说,“在祁书记引领下,村两委真抓实干谋发展,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我很高兴能成为其中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苗绣——开辟“致富路”

  辣子树村石山、半石山居多,平均海拔1843米,人均耕地0.65亩,农民增收渠道窄,拓宽增收渠道是祁聪的当务之急。

  祁聪在走访中发现,全村534户2622人中,苗族同胞就占了272户1272人,独特而价格昂贵的刺绣苗服引起了他的注意。着手市场、技术调研后,他向公安部争取帮扶资金48万元,找到六盘水市的刺绣厂负责人刘金友谈合作。

  刘金友入股20万元与村集体合办刺绣厂自主经营管理,负责村集体保底收益和年销售利润分红,“老祁定了两条底线,一是不能拖欠工资;二是要保证产品销售。”祁聪申请到将废弃的村小学改建成厂房,买来6台刺绣机子,由刘金友对做工村民进行技能培训,按计件发工资。

  如今刺绣厂运营走上了正轨,原来参加培训的村民也变成了熟练工,工资从最初的2000元涨到了3000多元。“跟着祁书记,大家日子有盼头。”“祁书记能力强,为我们着想,我们很庆幸遇上这样的贴心人!”

  37岁的苗族妇女杨四妹是第一批上岗培训的本地人,她学得很认真,现在已经是熟练工,一天能做苗绣挎包100多个或是一套裙子,“这个学起来不难,就近务工挺好的,还能照顾家里,做得多工资也多。”

  目前,苗绣厂的两台大型刺绣制衣设备负责绣料粗加工,然后分割送到精加工车间。“我从老厂调熟练工过来培训苗绣制衣技术,一套裙子工钱120元,整套刺绣苗服工钱350元至400元,光是围裙的工价都是50元一件,销量不是问题,关键是质量。”刘金友信心满满。

  腊肉——做大“增收账”

  进入农历冬月,就是家家户户杀年猪做腊味的时节了。而今冬,村民家中的年猪多了一个新去处,那就是位于辣子树村张家厂组的腊肉厂。

  祁聪了解到辣子树村有养猪传统,然而去年冬天肉价低迷,生猪仅7元一斤,村民养的土猪虽然品质好,却也只能亏本销售。后来他听说由猪肉腌制的腊肉市场销量好、且价格稳定,便思考引进肉类加工产业,通过腊肉加工销售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里的生猪养殖形成产业。随后又调研了周边市的腊肉加工厂2家,物色致富能人4名,考察市场10余处,提出了“合作社+能人+保底利润”的经营模式。

  在确定本地有市场、有原料、有技术的前提下,祁聪向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争取到帮扶资金55万元,盘活此前养殖长毛兔的空闲房屋,重新规划打造腊肉加工厂。同时,找到有腊肉加工厂经营管理和电商销售经验的王国建合作,对方出资15万入股腊肉厂。

  “祁书记说了要是猪肉价格高就按正常市场价格收购,如果市场价格过低,就按10元每斤的保底价收购。”正在说话的是张邦健,就在刚刚,他以每斤14元的价格把猪卖给了腊肉厂,“我家每年都会养殖七八头猪,有腊肉厂的稳定价格收购,我们养猪再也不用担心行情波动!”

  “厂房有16间屋子、800多个平方米,一次能熏5万斤猪肉,那边是我们的包装车间,这边是冷藏室……”看着分区功能设计规范的厂房,祁聪介绍得熟门熟路,“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办理相关手续,腊肉厂的员工都是附近的村民,今冬的第一批腊肉即将上线销售!”

  生态——倾心“潜力股”

  祁聪带人走进山林深处的辣子树村乌金鸡养殖基地,不时惊起一阵“咯咯咯”的鸡鸣,入眼的则是扎堆儿躲在树下的乌金鸡。

  去年底,祁聪在查看公安部援建的乌金鸡养殖基地时,发现原来的管理模式有瑕疵。“两个人管理,每个月给3千元工资,虽说带动了两个人就业,但他们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产业,维护管理不上心。”

  针对这个情况,祁聪牵头组织调整乌金鸡经营管理模式,由原来的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管理,转变为个人承包,由承包人每年给村集体分红。自负盈亏,自然责任心更强,管理更规范。

  现在,林下养殖基地仍有4000羽乌金鸡存栏。2021年9月份以来,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连续发放了乌金鸡项目分红22万余元。

  从养鸡场回来,来不及上楼,祁聪又跑到距离村委会一公里多的化粪池工地查看进展。这个项目使用财政衔接资金180万元,总共涉及改厨70户、改厕69户,新建200立方米化粪池及小化粪池共8个、检查井48座。“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环境保护转化为美丽乡村新常态,是我的工作目标。”祁聪说。

  教育——点燃“未来梦”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才是最好的帮扶,一个孩子通过教育转变思想观念,至少可以影响到三代人。

  8月11日,祁聪和辣子树小学的校长肖选一起,带着6个同学去卫生院做好核酸,背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捐赠的书包,从盘州高铁站出发,去到浙江参加了一场夏令营……

  在红船边,他们瞻仰党的百年奋斗史;在西湖边,他们穿梭时光隧道;在钱塘江畔,他们感慨大潮澎湃……“船比家里的水塘还大。”“房子好高喔……”在五年级学生陈明馨的作文中,记录着这次难忘的旅程,也记录着她的梦想,“我要好好学习,成为一名美食家。”

  “很多孩子最远只去过镇上,只有少数去过县城,”祁聪说,“只有看到了山外的世界,他们才会明白人生不能就此止步!”

  为了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祁聪联系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为辣子树小学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图书,针对辣子树小学发展足球特色教育却无足球场地的困难,他向长江航运公安局汇报,争取到近40万元援建校园足球场。

  前不久,祁聪发起一场“微心愿”征集活动,征集到辣子树小学219个同学的心愿,得到了杭州爱心人士一一认领。为引进更多社会资源协助帮扶,他主动联系本科、研究生期间的老师、校友,对接北京、上海、浙江的爱心人士一对一资助辣子树村孤儿、单亲、子女众多等特殊家庭学生共24人,每人每月给予300元至500元不等补助。

  寒风在耳边呼啸,祁聪的脸上挂着平静的笑,他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村里孩子的未来有阳光、有希望……”(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