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14日电(殷选择 雷丹丹 卯富巧)“过了2023年春节,我驻村帮扶就满10年了。对这里的人和土地,我有很深的感情。”从决战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省晴隆县公安局派驻碧痕镇新坪社区的第一书记胡州礼用9年零9个月扎进一个社区,与19个村组的1409户人家携手同行谋发展。

  聚焦“学思践悟”,筑牢善治根基

  2022年5月3日,新坪社区杉树林组组长郭龙反映,该组位于三望坪(小地名)的130多亩集体荒山被团结二组村民侵占多年。

  荒山离团结二组较近,当地群众开荒种粮种树,杉树林组55年来无数次打招呼,时有冲突。尤其是团结二组村民何某祥在荒山上种了杉树、茶叶后还办了土地确权,杉树林组的人十分窝火。

  为了解决问题,胡州礼组织党员干部迅速调查取证,在原大队会计郭开学家查到了1967年3月12日的一份划界记录,由时任碧痕公社书记余光明(已故)组织杉树林生产队和团结生产队划定了荒山界线,当年参与划界的7人中,郭开学和团结生产队队长冯光友两位老人还健在,会议记录界线非常清楚,为组织调解提供了历史证据。

  胡州礼又组织党员干部到两个村民组分别召开群众会,用事实说话,用依据作证,双方代表在当年荒山划界的基础上,协商达成共识,再一次明确荒山界线,现场签下调解协议。

  这起“老矛盾”的成功化解,只是胡州礼在新坪社区牵头化解的8件突出矛盾纠纷中的个例。“矛盾纠纷说小也小,重在有效处置。说大也大,不及时处理,‘民转刑’‘刑转命’是有可能发生的。”胡州礼讲到,组织解决矛盾纠纷“疑难杂症”,是提升群众工作和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的有效载体。

  “我们将调处矛盾纠纷作为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大兴‘传帮带’,”胡州礼说,“136名党员中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20多岁,把老党员的丰富经验传承下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才不会‘青黄不接’。”

  新坪社区新老党员合力完善了《居民公约》,进一步规范促进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文明卫生户”“最美家庭”“模范乡贤”“好儿女”“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大力助推乡村善治。

  近期以来,胡州礼见缝插针进企业、进村寨、进校园,上田间地头,搭建“村民说事”平台,创新“错时工作法”,宣讲先进典型、发展思路、产业成果,用身边发展变化讲述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和乡村振兴故事。

  在新坪社区菌棒加工厂、20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食用菌产业园等地,务工群众在食堂聆听宣讲。“胡书记考虑很周到,这种宣讲既不耽搁干活儿,又能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老党员向兴堂说。

  目前,胡州礼正组织党员干部强化防返贫监测服务、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对22个脱贫不稳定户、9个边缘易致贫户、4个突发严重困难户制定了预警帮扶措施,教育资助938人次、发放72万余元,为大病重病12人、重残66人办理了晴隆县内“一站式”服务。

  开辟“生财之道”,构建振兴格局

  “只有你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他才信服你,不然你说一千道一万,他们都认为是讲空话!”这是胡州礼常说的一句话。

  9年多来,胡州礼和社区干部把群众组织起来、带动起来,实现户户有增收,他的12个记事本算得出产业明白账——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3015元增长到现在的11326元,翻了4倍。

  “五一”期间,胡州礼到茶山上采集春茶生产关键数据,核算出新坪社区第一季度茶产业总收入达768万元,惠及300户农户,户均增收25600元,与2021年同比,户均增收800元。

  茶产业是新坪社区第一大产业,累计5000亩,3800亩茶叶已见效益,茶产业还带动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社区居民陈云琼夫妻就在本地茶企采茶,两口子一天收入280至300元。

  长期的记账和数据分析,一定程度上启发了胡州礼的社区发展思路。比如,新坪社区国土面积23.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占12.4%,“山地多,我们就提出了‘四山一体’发展模式。”

  山顶护好一片林。聘用护林员精细化管护林木,对三道冲、杉树林实施复垦复绿,用林下菌种植、林下鸡养殖,叠加增加农户收入,已有26户36人在林下菌园区务工,每人每年收入34000元。着力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直让“青山”变“金山”。

  山腰种好一叶茶。打造新坪社区“山腰茶叶产业带”,在茶园茶叶要增收的同时,大力实施茶旅融合,以打造茶叶品牌和谋划三望坪、新庄州级乡村示范点一体化发展新业态。

  山地产好一粒米。350户群众种植糯薏仁,2800多亩薏仁米种植顺利实现,“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带动每户增收3200元,户均年收入12800元,15户38人固定就业,人均年收入5万余元。

  山脚培育一朵菇。流转山间土地1200亩、建成801个食用菌大棚,带动90户搬迁户、100余户脱贫户发展食用菌。社区居民陈建光与别人合伙种植12亩羊肚菌,除去前期投资,每人赚了8万多元。

  说起这个羊肚菌,可是新坪社区的“香饽饽”。每年300亩优质水稻丰收后,胡州礼总会及时动员群众就地搭大棚,种上羊肚菌,实现“人不闲、地不闲,农民包包装满钱”,“稻+菌”实现户均增收1.6万元。

  “以前群众都用竹子搭建大棚,遭受大风、大雪难以抵挡,时有损失,今年都解决了。”胡州礼介绍,羊肚菌配套项目将于12月底完工,总投资48.95万元,主要用于羊肚菌大棚镀锌钢管采购租赁,“项目能够带动羊肚菌种植户100户,户均收入3万元左右。还能带动季节性用工约200人次,平均100元/人次,季节性务工收入在2万元左右。

  在这个项目中,镀锌钢管由社区向农户出租,每次单价400元/亩,每亩约4.5个大棚用料。新坪社区先锋组的周勇是羊肚菌种植大户,全家搭建近200个大棚,“租赁钢管才拼4块钱一根,自己买要拼28块一根。这笔账算下来,我还不得放开干啊!”

  对社区新发展,胡州礼充满信心,“我准备干到58岁,也就是2025年乡村振兴第一阶段结束。当前,我们要向新国发2号文件要思路、要出路。等到离开新坪社区的时候,我要把产业账本拿出来彻底地晒一次,希望到时候这个账本能达到我们预期的增收目标。”

  解决“急难愁盼”,温暖百姓心田

  11月25日10时22分,顶着烈日炎炎。胡州礼在新坪社区团结一组农田机耕道工地忙碌着。

  自从寨子里的一位老人在那里的陡峭土路上摔倒住院后,胡州礼便记在了心上。他筹集了5000元启动资金,找来了砂和水泥,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正从公路边将机耕道修到200多亩田地间。

  堡坎上,老人王从辉、张卫飞、黄昌慧稍作歇息,“责怪”胡书记到工地上太早了,“他来的时候才有3个人在,现在垒坎子的就有40人,还有12人在对面山脚捡拾石头……”随后是一阵爽朗的笑声。

  “胡书记讲宁愿花点钱把好路面修到田间地头,也不愿有人摔伤了去医院花那个治疗费!”村民们一边施工一边聊着天。他们讲到,此前团结一组的饮水工程也是胡州礼帮着解决的。

  2016年,胡州礼知道团结一组的困难后,协调资金5万元,帮着修建了140立方米的水池,为93户440人解难题。

  “那几年条件艰苦,用水全靠进山肩挑马驮。现在好了,水源来自两公里以外的山崖下,用大胶管子接到蓄水池,再从蓄水池接小管子到一家一户,自来的山泉水户户通。”

  “吃水、走路都得胡书记的好,来了这么多年,好事实事都是他帮着办成的,做得好就是好,做得差的话,我们也不会说他好!”

  “说起吃水这个事,我们先锋组的16家人也多亏得胡书记帮大忙!”正在大棚里收拾菌棒的周勇说,以前的水源虽然也是自来水,但逢下雨天,水管里来的全是浑水,家里不得不用上一台净水器。

  “还是胡书记帮我们筹措了2万块钱,重新找了水源点,铺装了两公里多的新水管,那个水质好啊,通水那天,胡书记张嘴就对着水管喝。我现在觉得,市面销售的矿泉水还不如我们这个水!”

  前几年,社区居民曹昌盛在上马场流转土地15亩,与人合股投入24万元,兴建了28个大棚,风风火火地搞起了蔬菜种植。由于当时没有考虑到用水量的问题,冬季水量小、供不上,种植艰难。

  “胡书记带着我们找到活水源,一年四季的长流水,就是要拉水管,要花不少钱,胡书记多方帮我们筹措。”曹昌盛说。

  为了修建新坪社区苗族绣花场,胡州礼协调争取资金30万元建成。从碧痕镇经新坪社区到三望坪有6公里路被工程车压坏,他协调交通局进行了重新铺装。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从45岁到54岁,胡州礼征程不辍,与当地群众一起不断创造新的美好生活。(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