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6月24日电 题:(建党百年主题采访)贵州黔西南:老民警陶家兴的党员初心

  作者 张好勇 赵佳玲

  “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有那么一些人,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初心。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贵州省黔西南州公安局退休民警陶家兴来到黔西南州公安局,以缴纳特殊党费1万元的形式回报党的恩情。

  2020年年初,疫情肆虐,陶老同样缴纳特殊党费1万元支援黔西南州疫情防控工作。

  “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那种方式来回报党恩?”

  听完这句话,86岁的陶家兴整理了一下面前的报纸,把折叠过的边角掖了掖,然后像个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我本是个穷苦出身,是党培养了我,现在的生活好了,我决不能忘记党对我的恩情,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时刻,能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报党恩,我很满足。” 陶家兴说。

  陶家兴1935年出生于贵州兴义的一个小山村,时逢国难当头战火纷飞,土匪、恶霸又到处欺压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家乡连续几年灾害频发,他与家人的生活十分穷苦。

  那一年,红军长征途经贵州境内,他也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不解之缘。

  “没有党,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陶家兴幼年时,其父在地主家做帮工,忙忙碌碌大半生,反而倒欠地主十担包谷(约4000斤)。在他的记忆中,有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儿。

  直到遇到党,他生活才慢慢有了起色,每天能够吃饱穿暖。所以,他退休后也想干一些实事,为国家、为家乡、为人民做些贡献。

  1951年,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年仅16岁的陶家兴来到兴仁专署政民干部学校学习。1952年,陶家兴到安龙县龙广区德卧乡土改队工作,同年10月,被分配到安龙县公安局工作。1954年,他被到兴义地委党校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习,对党有了跟深入的了解。

  “在那个年代,能读书、上学很不容易。我们寨子一共就选了四个人,其中一个是我。”陶家兴说,“我这一生都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与他聊天过程中,他三句话不离党。

  陶家兴还清楚的记得,去公安局报道的第一天,工作人员问他:“你参加革命的动机是什么?”

  那时的他对于“动机”二字的概念还很模糊,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怎么回答。

  “你去看看墙上写的那几个大字,想要干好工作,你就要时刻记清楚。”看出了陶家兴的窘迫,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说道。

  抬眼望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映入他的眼帘,刻进了他的心里……

  1956年,21岁的陶家兴正式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我的入党介绍人找我谈话,问我对党有什么认识,我一下子就懵了。”他说,刚开始对党的概念还很模糊,对党的认识也很肤浅,“后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毛泽东选集》等书籍,这才对党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越是深入了解,他越是感受到党的伟大,越发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几个字的真正内涵,他也决心成为一个为人民服务奋斗一生的人。

  他在日记中写道“只有奋斗的一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自入党后“忠诚”二字便渗透到了他的血肉里,对于工作,陶家兴一丝不苟,“大案必破,逃犯必追”是他工作多年一直在践行的原则。

  1971年,陶家兴已经担任派出所所长,警民关系非常融洽,群众都很认可他的工作和为人,都希望他能一直好好干。

  一天,陶家兴偶然听到群众议论,“陶所长不能犯错误,如果犯了错误,就太可惜了!”这句话成了陶老心中一辈子的提醒和警示。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干部,什么时候都要注意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都不能犯错误,不能辜负党的信任和培养。”陶家兴说,“那些犯了错误的干部,一开始只贪100块,然后1000块,再到10000块……从小贪到大贪,从物质腐蚀到精神腐朽!作为党的干部、公安民警,不论职务高低,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干违法违纪的事情,犯了错误,就会辜负人民群众对你的期望!”

  “哪怕办的只是小事,群众也是爱你的!”一路走来,陶家兴深怀感恩之心。

  陶老讲起他曾经办理一起盗窃案后的一幕,“破案后,群众留我在家里吃饭,只有我的碗里是白花花的大米饭,而群众碗里却掺杂着野菜……”那时候,陶家兴就在心里暗下决心,“群众如此对我,我定当不负人民!”

  还有一件事让陶老深铭记于心,“那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陶老说,那时候房子是成排连在一起的,他家旁边就是派出所,附近一家村民用火不当,大火一下蹿了起来,眼看火越烧越大,还在村里组织学习《毛泽东选集》的陶家兴急急急忙忙赶了回来。

  “来不及喊人了!必须把所里的文件档案拿出来!”陶家兴顾不上家中正在酣睡的几个孩子,不顾危险冲到了所里把那些文件档案“救”了出来,放在安全的地方,然后急忙赶回家中。

  回到家中,陶家兴才知道,在他忙着“救”档案期间,附近的村民都跑到他家里,把他的几个孩子抱了出来,把他家里的为数不多的家具搬了出来,火势扑灭后,又把东西搬了回去,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讲到这里,陶老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陶老说,这件事情他从未对人提起,只是默默的把党和人民给与他的恩情放在心里。

  退休后的陶家兴依旧不忘初心,积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回报党恩。

  2020年12月22日,陶家兴跟平时一样准备看一下自己订阅的《民主与法制》周刊,当他从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公安扶贫的稿件后,从心底发出了“我也要尽一份力”的声音。

  报道中这样写道:“两年前,樊阳升初见福永,他头发老长,像叫花子一样,脏得没治。四个女儿,他图省事儿,三个给剃了秃瓢。唯一幸免的是老大,已经上学了。”

  这几句话深深刺痛了陶家兴,老人翻来覆去一夜未眠。第二天便到银行中取出5000元现金,希望自己的爱心能让孩子们生活和学习得更好。

  “他们一家太艰辛了,孩子很可怜。”陶家兴说,“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想通过组织给他们家捐5000块钱,帮助孩子们改善生活,以后只要我身体还在,我还会持续补贴帮助他们一家。”

  生活中,陶家兴生活简朴,在他的日记本上,清楚的写着每一笔生活的用度开销,除了去医院买药,其他大部分消费都不超过20元。在陶老看来,精神富足远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

  在陶家兴家的卧室里,珍藏着他从警生涯里荣获的奖章和奖状。对他而言,每一枚奖章、每一张奖状都是群众的认可,是组织的肯定,是奋斗的见证,是他在心里熠熠生辉的荣誉之光。

  吃水不忘挖井人。入党65年来,无论工作怎么调、角色怎么变,陶家兴一直把当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机”记在心里,落在实处。(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