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5月21日电(瞿宏伦 胡颂)“这样的培训,直接把‘课桌’搬到现场,我们就在岩石上答题,很新鲜。”日前,贵阳高铁工务段贵阳北桥路车间职工吴晗在搜山扫危培训时感叹道。

  为强化防洪工作,提前发现隐患,消灭隐形“杀手”,该段通过维修体制改革组建了5个危石工区。新工区成立后,职工业务能力成为短板,该段积极思考,大胆创新,采用“生产+实训”的模式,打破教室的“墙”,主动将教室放到生产现场,课桌随着作业点变化,让作业方案成为课本,现场安全隐患成为最好的考题。

  该段在培训前制定了搜山扫危培训管理办法,职教搭台、专业上手,以推进生产任务为基础,沉浸实战场景为载体,提升专业技能为目标,培养骨干、熔炼团队。根据检查周期,抽调2-3人轮流到不同车间进行培训。所在车间主任和专业干部担任教员,将作业方案与培训教案相结合,学习危石判别及周边环境检查与风险辨识、危石整治方案制定和现场实作、危石管理、台账记录等。

  5月19日搜山扫危培训班在成贵客专蔡家园隧道前开班,参加培训的26人分为2个小组,分别沿两条线路上山,对整个山体面进行全覆盖式检查。

  小组进行分工后,采用“科技+人工”的排查模式,教员带领扫危队员在无人机的协同配合下按照既定线路对山体全面排查,将发现的危石量取数据并分类编号,通过对讲机将信息传达给负责记录的记录员,同时运用无人机对危石进行摄像,后期通过数据建立台账并制定整治方案。

  “老师,这里发现一块矗立的危石。”走在队伍前列的第二组队员吴昌松大喊道。随队的教员韦美建让大家停下脚步,将周边杂灌清理干净,露出石块。

  “这是一块孤石,底部陷入土体,相对比较稳定。但在地质、地形发生变化及强外力作用下,会造成危险程度升级,影响设备及行车安全。对危石的处理,可以采取打刷、坑埋、插别、增设主动网……”韦美建就现场发现的危石向队员讲解危石的定义、等级、检查项点、判别标准、后续检查标准、整治措施等,并组织人员对危石编号以及设定观测标。

  经过近3小时的边检查边实地教学,两组学员在山顶实现了会师,在这次培训中发现了危石8处,并进行了准确处置,培训课程和作业一同结束。人员回到车间,韦美建运用检查的数据,指导学员进行分析,编写危石管理台账,整理资料,形成闭环管理。一天的培训即将结束,全程参与的分管段领导通过事故案例,让学员认清危石的危害性,要求履行好职责,确保高铁安全。

  “没上山检查之前,看这座山植被茂密,以为没有危石。经过检查,发现危险藏得很深。安全绝不能主观臆测,还得实地勘验。”学员姚攀感慨道。(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