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进入了“风口期”,深入贯彻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围绕构建“一核两区”产业格局,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抢抓“双碳”战略重大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电力保障。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认真落实《南方电网公司融入和服务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重点举措》,第一时间组织研究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电力供应保障措施,积极服务,主动对接,为贵州“四区一高地”战略实施,助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电网力量。

  建立“一户一策” 保障用电需要

  “为助力铜仁打造世界知名的千亿级国家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我们将开展专项电网建设。”铜仁供电局规划发展部总经理王拓表示,专项电网将覆盖铜仁6大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完成前期准备,建设施工陆续进行。

  在贵州大龙高端锂电材料产业园,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年产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项目正式开工,与建设中的一期项目并驾齐驱,争分夺秒抢时间、赶进度,努力早日建成投产。

  为确保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按期供电,铜仁供电局主动联系企业,“一对一”服务,调集精干力量,仅用72天建成110千伏胜利开关站。

  “供电局开辟绿色通道,让我们顺利通电,并量身定做用电方案,解决了用电难题,保障了公司按期投产。”贵州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李振国说。

  今年以来,为更好服务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贵州电网公司积极服务,对纳入全省统一调度的69个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项目分别进行了研究分析,制定了“一户一策”电力需求保障方案。同时,第一时间向省政府报告相关工作,建立了与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省有关部门定期沟通联席机制,全力协调解决企业用电问题,支持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结合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对贵阳贵安、黔南、铜仁等地供电措施进行了逐一梳理、深入分析,目前基本满足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1至2年内供电需要。”贵州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满足中长期产业发展需要,贵州电网公司启动了规划调整,提出500千伏磷都变新建、铜仁变扩建等6个500千伏和11个220千伏输变电项目调增纳规需要,并得到南方电网公司支持,有力推进了新增项目建设。

  同时,针对部分用户提出需要电力迁改的问题,贵州电网公司积极优化管理流程,按照“限时、量化、定责”的要求,及时给予答复,对重大紧急项目,建立了绿色通道,加快实施。

  在开阳新能源基地,贵州胜泽威凯洋化工公司厂房正在火热建设中,厂房不远处,贵阳供电局施工队伍正在加紧对跨越基地的35千伏黄寨线进行停电迁改,主动为企业发展“让路”。

  迁改中,贵阳供电局还组建了工作专班,对涉及的8条110千伏、35千伏及10千伏线路进行迁改工作“一对一”服务。

  实施惠企措施 全力助企纾困

  “供电局及时为我们架设专线,安装大容量变压器,还帮助抢修地下电缆泄漏故障,为企业节省费用90余万元!”谈到用电方面,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电气工程师吴龙权竖起大拇指。

  为推进新能源电池及材料项目建设,贵安供电局主动对接、加强沟通,量身打造“临电共享”增值服务,合理配备“共享套餐”,新架设10千伏专线2300米,安装400千伏安变压器8台,并安装断路器、隔离开关等配套设备,全面满足宁德时代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施工建设用电需要。

  贵安供电局市场营销部营业班班长李强说,通过推行“临电共享”,项目建设18个月租赁期只需105万元的租金,直接节省成本95万元,投资率降低了47.5%。

  通过对69个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项目的梳理和分析,贵州电网公司积极与省发展改革委衔接,结合国家和省有关要求,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业扩延伸,制定了《业扩报装送电约定协议》,对符合的用户将纳入业扩延伸,加快实施,多渠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助力新能源电池及上下游产业发展。

  “在‘双碳’大趋势下,新能源车增长带动锂电池材料的出货量将达到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大龙经济开发区中伟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助理袁旬说,公司生产锂电池正极材料已占全球市场25%,但扩产需求仍然紧迫。

  面对扩产用电需要,中伟新材料公司决定自建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但结合周边电网现状,需新建一回110千伏线路提供电源,由于线路廊道紧张、投资较大,短期内无法建成。同时,大龙经济开发区属于增量配电网试点区域,配售电公司也尚不具备体量如此巨大的供电能力,导致扩产计划一推再推。

  对此,铜仁供电局经过全面分析,结合有关政策,并上报情况,建议采取业扩延伸的方式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

  “我们主动协调资源,以220千伏大龙变电站作为电源点,在3个月内就架设一条线路直供中伟,并作出了后续电网规划建设安排。”王拓表示,待电网建设全面完成后,预计为企业节省投资100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让企业加快生产、扩大生产的需求得到了迅速满足。

  (陈举 卢嗣斌  陈厦华 范才夫 杨志坚 刘高才)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