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11月12日电 题:武警贵州总队机动支队:“靠本事吃饭”的汽修兵

  作者 吴哲明

  初冬,武警贵州总队机动支队汽车修理所内传来一阵叮铛叮铛的声音。微弱的灯光下,一个个子不高,带着眼镜的战士正佝偻着身子,手持扳手,潜神贯注的检修一批单位送检的车辆,小小的修理所内,满是他忙碌的身影。

  李薛,一名在部队汽修岗位干了12年的老兵,入伍前半年多的修车经验,让他在下连后的不久就调入了当时的汽修班,没想到这次机会,也让他有了一份不同于普通战士的当兵历程。

  带李薛的第一任修理班长是陈祥安,作为支队一位从军30年后光荣退休的兵王,陈祥安是当时汽车维修岗位当之无愧的行家里手。从“关门弟子”到陈祥安退休,李薛跟着他扎在汽修岗位一干就是十年,当提及对陈祥安的印象时,李薛说,“踏实敬业,人很低调,陈班长经常讲修车这个专业就是靠本事才能吃饭”。

  “靠本事吃饭”,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李薛。闲暇之余,看车型资料,背维修数据,学工作原理,练拆装技能成了他多年以来的习惯。不同于小车为主的地方,部队多是康明斯、东风大客等大型车辆,因此零部件等也比较大,也让汽修岗位成为了一个“体力活”。

  没有专业和大型的维修设备,他和战友们就用肩扛,用手抬,一件件的慢慢拆卸检修,寒冷的冬日里,他们经常干的脑袋上满是汗水蒸发的热汽。

  冬日的寒意刚到,李薛的一双手褪皮却很严重,问及是不是天冷的原因时,他说,一年到头都是如此。修车是个“脏累活”,要天天往车底下钻,往往一次修车下来,身上、脸上、手上早已沾满了各种机油和污渍。

  为了方便工作,一套洗的发白的破旧迷彩就成了他和修理班战友们平时的“工作服”,可他们却拿这双常年被油液腐蚀褪皮的手掌没了办法,用李薛的话说,用再多的护手霜也不好使,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科技发展和部队装备车辆的日新月异,让李薛心中经常浮起一种“危机感”。传统机械变成了“电信号”,修理工具也从简单的锤子扳手变成了由电脑操控的诊断仪。

  一辆新车下来,首先就要看说明书,每一处电路、每一个机件都成了他和战友们的研究对象,从最开始修车时的“心里没底”到有点经验再到得心应手,他说,这么多年最有成就感的不是一摞摞的证书和奖章,而是对每一辆新车型研究透彻后的那份喜悦和豁然。

  随着经验的积累,也让他练出了很多超乎常人想象的“看家本领”,往往一辆车开到修理所,还没等驾驶员说话,李薛就已经说出了车的毛病,常年的锻炼让他在不经意中有了“听音问诊”的本事,在李薛看来,不管是发动机不易察觉的嗡嗡声,还是刹车板异常的吱吱声,都是一台台汽车在向他诉说着自己的“病情”。

  这些年,李薛见过不少因为吃不了这份苦而选择离开的人,但更多的,却是和他一样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汽修兵,他们在寒冬酷暑下钻入车底,在狭窄污浊的空间内检修车辆,成为保障部队战斗力生成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李薛说,希望能带出更多和他一样的汽修兵,用自己的力量为一次次的遂行任务保驾护航。(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