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8月19日电 题:杨硕:始终不断努力成为一个“好”医生

  记者 杨茜

  双手轻轻搭在病人的脉搏上,两眼微闭,过一会,又仔细开始询问病人的情况,这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副主任医生杨硕正在为病人把脉看病。此时由他坐诊的针灸科五诊室外,病人排着长长的队,有序等着杨医生看病。

杨硕医生在给病人把脉  唐哲 摄

杨硕医生在给病人把脉 唐哲 摄

  “几年前我腰疼,就是找的杨医生治疗的,效果很好,这次身体不舒服,我还是第一时间挂了杨医生的号,比几年前人多多了。”正在排队等候的患者周玥说,“杨医生人细致,每次问的详细,也温柔。”

  “对听话的病人,我是温柔的;不听医嘱的病人,我也很凶,还是因人而异的。”杨硕说。

  来找杨医生看病的病人都说,这几年,杨医生这里排队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杨医生还是一样耐心,一样细致。坐着扎针灸时,杨医生会给病人背后垫上垫子;躺着时杨医生会帮病人盖好被子或是第一时间拉好帘子,保护病人隐私。

杨硕医生在给病人进行诊治  唐哲 摄

杨硕医生在给病人进行诊治 唐哲 摄

  杨医生有着近20年的医务工作经验,他对待来看病的每一位病人,都像亲人一样细心、耐心、关心,尽快为患者解除病痛;对待他所教学的学生,都是亲力亲为,认真负责。

  记者到医院采访杨医生时,看见他正在为一个13岁的女孩治疗,女孩紧张怕痛,杨医生耐心地说:“放松,你保持坐姿,闭着眼睛自己给自己脑补一场电影,从3岁开始,你的电影放完,治疗就正好结束了。”话说完,杨医生把女孩习惯抱着的玩偶轻轻放到她手里,开始针灸治疗。

  对病人,杨硕是“温柔”的医生;对学生,他是严厉的老师;对自己,他始终高要求。

  如今和杨硕同在针灸科的兰彩虹,既是杨硕的同事,也是他的学生。

  “我本科是中西医临床专业,研究生转学了针灸,因为杨老师是我的‘爱豆’。”兰彩虹说,“老师是我的榜样,她身体力行教导我们要把患者放在心中,对技术他不断学习,不断提升。”

  兰彩虹记得,有一次在给患者治疗时,杨医生在给一旁的学生进行讲解,兰彩虹问了一个问题,杨医生明确告诉了她在办公室书柜里是哪一本书哪一个章节有提到,可仔细阅读。

杨硕医生在为病人进行诊疗  唐哲摄

杨硕医生在为病人进行诊疗 唐哲摄

  杨硕是2000年7月进入贵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任教,主张教育以实为本,育人从实际出发,把临床知识运用于教学中,增加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杨硕深知只有加强学习,不断丰富内涵,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作为一名医生,杨硕平易近人,全心全意为病人作想的初心始终如一。获评贵州省医生协会评选的优秀医生˙杏林高手、也是全国针灸协会微创针刀委员会委员,师从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吴文尧教授。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张敬杰说:“在印象中,这么多年来,杨硕始终保持热情与耐心,‘工作中’的状态专注如一。”

  如今已是主治医师的司元红说:从我研究生时期跟着杨老师,十年时间里。杨老师几乎没有正常下班过,都是晚上九点左右才下班,有的病人,他即便回家了也还要打电话问情况。

杨硕医生在为病人进行诊疗  唐哲 摄

杨硕医生在为病人进行诊疗 唐哲 摄

  “把患者放在心中”“技术精湛”“热爱工作”“求真务实”,这些都是杨硕给病人、学生、同事留下的印象。听到这些称赞,杨硕却很谦虚说道,这都是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

  杨硕说:“作为医生,以病人为中心,是医德的基本要求;医疗水平始终满足不了病人的需求,所以必须不断主动学习,提升技术。在中医领域,师承学习是传统,我的老师80多岁仍在坐诊,亲身带授,身体力行,我也要这样对我的学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西医结合治疗也让中医更广泛的受到国人关注,谈及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杨硕有说不完的话。

  “中医不是慢郎中”,面对中医是否疗效“慢”的疑惑,杨硕介绍,中医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它首先是一门应用科学,是治病救人,看中临床疗效,解决患者的病痛。比如针灸,很多时候是可以立竿见影出效果。中华民族几千年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更多人对中医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杨硕说:“中西医各有多长,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可能跟随老一辈中医国师学习,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传承精华,将中西医两者结合,实现互补,进而减轻患者的症状,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

  8月18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关于初心,杨硕说:“只要在医生这个行业里,就要不忘全心全意为了病人服务,不忘不断提升自己技术。”(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