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人口优势 提升人口素质 释放人口红利

  ——广东省广州市与贵州省毕节市在东西部协作中做好“人”这篇大文章

  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区域发展、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战略”“大布局”和“大举措”。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一对一”与贵州省毕节市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以来,两地从此深度携手,既以大量沉甸甸的扶贫协作成果对毕节如期彻底撕掉千年贫困标签作出重大支撑,谱写出永载史册的“山海情”,又在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不断突破创新,创建诸多令人瞩目的累累“标志性”成果,为粤黔携手打造东西部协作典范贡献出颇具典型意义的“毕节经验”。

  人口优势是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的巨大能源。为此,穗毕东西部协作始终致力于聚焦把毕节建成西部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目标,在就业协作、教育协作、医疗协作、社区协作方面久久为功,切实帮助毕节将人口优势变现为“人口红利”。

  一、坚守底线,新路径推进就业协作

  坚持就业优先原则,促进脱贫劳动力人口工资性收入稳定提升,是严守防止返贫底线的首要抓手,围绕“输得出、稳得住、增收入”基本目标。首先,多维度构建劳务协作体系。其中重点是大力发挥劳务协作工作站和“山海心连之家”的“桥头堡”作用,不仅自身拓展出党建交流、就业培训、劳动维权、咨询援助等多种服务功能,横向上还积极延伸与广州相关社区基层党组织、志愿者组织、劳务信息平台和用工企业等多方对接互动的脉络体系,纵向上着力为毕节各级劳务部门以及农村务工“领头雁”开展劳务工作提供更精准有效支撑,通过精准建立台账、精准提供服务,形成上下贯通、多点发力的强大协作网络。其次,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提升入手,积极强化实用型、技能型职业技术培训,全力打造劳务输出“毕节”品牌。重点是围绕“六大培养工程”利用校企合作、订单育才等抓手,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不断将低端劳动力转化为职业能手,实现广泛性增加就业和提高收入。如2016年至2020年,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452期,培训农村劳动力29035人次。2021年至2023年5月底,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712期,培训农村劳动力31375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27620人次)。再次,多方面优化就业保障。如探索“东西部协作+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提升脱贫群众就业创业质量和水平。在大方县试点建立东西部协作人力资源开发产业园,创建以“云服务、云就业、云结算”为特色的“云园区”,打造乡村就业“云平台”。重点开展以线上客服和数字清洗为主的在线“云就业”,以外出务工人员“打工在天涯、贡献在老家”的人力资源红利就地转换为主的“云结算”,以为产业转移提供专业人力资源服务为主的“云服务”。目前已经吸引了德生科技、薪太软、启赫教育、科大讯飞、点动科技等知名企业入驻,并探索将“云园区”服务延伸到乡(镇)、村(社区),建立可提供有效服务的劳动驿站,助力乡村振兴。

  二、着眼长远,新思维推进教育协作

  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深挖“组团式”教育协作资源,汇集多种力量,通过“结对帮扶”,不仅更有效发挥广州教育资源优势,更有力推进毕节市教育水平高质量发展。首先,打造新队伍。一方面,“会询式”引提升。如通过建立天河纳雍两地校长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实行每月召开行政研判视频例会,以及定期派员赴纳雍就学校建设、精细化管理、专业建设、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培训,为纳雍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校长、副校长。推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1+1”、“1+N”结对帮扶机制,将“导师制”和“导生制”巧妙结合,启动“百名英才培养工程”,让人看到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职业教育风采。另一方面,“沉浸式”促提升。如织金通过派出大量学校管理干部和学科种子教师赴增城对口帮扶学校跟岗锻炼,重点对先进教育理念、成熟管理经验和高效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入学习,并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次,引入新理念。一是推动教育手段“更新换代”。努力构建数字化教育协作新模式,如通过“空中课堂”“空中培训”,破解两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运用大数据算法技术开发“智慧教案”“智慧评课”“智慧课堂”等多个平台,加快教师能力培养和提升,并能积极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二是推动教育领域不断延伸。如纳雍教育协作创新出医教融合模式,在县直各中学不同年龄的学生群体举办有针对性的心理、生理专场讲座,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大方天河实验学校成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并结合易地移民搬迁子女的特有心理特征,通过心理疏导、专题辅导、结对帮扶等载体帮助他们增强自信、自强,更快融入新的生活。此外,大方还通过开展“东西部足球教学帮扶计划”,塑造山区孩子健康的心态体魄以提高综合素质等。再次,树立新标杆。围绕“粤黔共建示范校”目标打造,大方天河实验学校通过在教学环境、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素质课程打造“四个一流”的方式,并引入各类帮扶资源,有力实现搬迁学生能够享受一流教育的目标,产生良好示范效果。如纳雍天河实验学校发起“鸽子花学习共同体”发展联盟平台,整合县内小学实现抱团发展,累计选派100多名联盟教师到天河先进学校跟岗学习,带动近700名教师共享广东教育资源,促进共同发展。该校探索提炼的教育帮扶“六个三”模式和“三互三理三管三延”模式,获得上级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等等。

  三、强化升级,新层面推进医疗协作

  围绕纾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的问题,坚持把健康帮扶作为重要保障来抓,切实提升医疗帮扶水平,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首先,资源共享模式升级。毕节市创新性提出“一家引进、全市协同”,充分发挥广州市医疗帮扶驻毕专家作用,在全市各县(区)开展医疗对口帮扶“大讲堂、大巡诊、大教学”活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在市域内城乡流动共享,将优质医疗资源切实直接下沉到最基层,解决人民群众就近就医需求。其次,智力帮扶路径升级。围绕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一是“教员”“学员”相向而行。如番禺采用“接力式”组团方式,选派骨科、急救科、妇儿等17名医疗专家,分别进驻赫章多家县级医院开展帮扶工作,并协调县级医院与易地移民搬迁社区卫生院医共体建设,提升社区诊疗服务能力。赫章中医院也曾先后安排92名各科室医务人员赴番禺多家医院进修学习,实现专业水平整体提升。二是“抓重点”“促共享”双管齐下。一方面找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基础建设、医疗器械帮扶切入点,并采用对口帮扶“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积极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学科建设与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大力实施“远程医疗”和开通广州“医学猫”APP线上辅导系统等,促进穗毕优质医疗资源共享。

  四、提升共情,新高度抓好“后半篇文章”示范

  积极参照广州成熟社区管理模式和经验,围绕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通过整合民主党派、国有企业等多方帮扶资源,切实从攸关搬迁群众“稳得住”的“民生”关键点着力,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推动乡村振兴打造良好示范。首先,促关爱。一是司法关爱。如番禺法律界与赫章法律界携手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设立乡村振兴法律服务站,助力搬迁移民更好、更快适应城市生活。二是特殊群体关爱。如赫章、七星关借鉴广州市社区服务经验,设立长者饭堂,为社区70岁以上特困人员长者提供日常饭菜。同时,还投入资金设立公益性岗位,为残疾人提供公益岗位等。其次,促融入。一是培养参与意识。如通过“开展党建+积分”项目,社区群众自觉参与社区治理,培养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二是守好底线。如开展防贫返贫监测。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救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三是强化共情意识。如通过开展“微田园”项目,用奖励形式,人性化帮助搬迁群众记住“乡愁”。再次,促团结。如锦绣花都易地搬迁安置点的群众来自黔西24个乡镇偏远地区,涉及18个少数民族,东西部协作不仅投入资金25万元,购买洒水车1台、电动垃圾收运车10台,用于人居环境卫生整治而且还支持各民族群众组建22支文艺宣传队,成功开展文艺宣传活动30余次,不仅有力促进民族团结,还不断增强搬迁群众对新家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促就业。纳雍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在宣慰、珙桐、蟠龙三个集中安置点建设“创业小木屋”79个,助力搬迁群众自主创业。黔西锦绣花都安置点则开展“百企进村、千场直播、万人就业”直播带岗启动仪式暨东西部劳务协作大型招聘会,为易搬劳动力与企业搭建面对面交流平台,助力实现易搬群众充分就业等。(韩缙 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