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一样,都有各自的风雨和春光灿烂。

  早安!

  今天是7月8日星期六,世界过敏性疾病日,农历五月二十一。每天五分钟,观听天下事,欢迎收听由中新社贵州分社出品的新闻早餐。

  【国内】

  1、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保护中国消费者进口食品安全,中国海关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都)食品,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强化监管,严格实施100%查验,持续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检测监测力度,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安全,严防存在风险的产品输入。【详情】

  2、2023年暑期是实施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暑期。为防止暑期成为第三个学期,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平安、快乐的假期,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决定于7月至8月在全国开展校外培训“监管护苗”2023年暑期专项行动。【详情】

  【大湾区】

  3、7月6日晚,香港特首李家超来到贵州省贵阳市的青云市集,喝奶茶、吃鸡蛋仔……李家超在和店家交谈时表示,希望店家多引进香港的特产,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当晚,李家超走进非遗馆,详细了解国家级非遗马尾绣。李家超拿起一款马尾绣文创产品告诉绣娘:我要购买这款产品送给我的太太,她一定非常喜欢。【详情】

  【东西问】

  4、中德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德国看待中国的方式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有哪些中国文化艺术名人在德国家喻户晓?在“一带一路”倡议等议题上,如何消除西方存在的偏见?

  近日,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欧洲著名汉学家、波恩大学教授、中国汕头大学特聘教授顾彬(Wolfgang Kubin)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负责人、德国研究者胡春春,围绕上述议题展开对话。

  两位专家指出,对话是消除误解和偏见的关键。顾彬表示,尽管德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受到美国影响,但德国与中国无疑是朋友。胡春春则表示,在西方与中国的接触中,“欧洲中心主义”贯穿始终,关键是中国如何应对欧洲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把中国作为他者”的观念。【详情】

  【国际】

  5、联合国安理会6日举行伊朗核问题公开会。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会上发言,呼吁美国等有关各方推动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早日重返正轨。【详情】

  6、阿姆斯特丹消息: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6日,荷兰政府宣布将向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归还478件文物。【详情】

  7、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6日,“泰坦”号潜水器运营公司“海洋之门”的网站消息显示,该公司已暂停所有勘探和商业运营。【详情】

  【贵州】

  8、7月6日至7日,2023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在贵阳召开。【详情】

  9、贵州高考录取7月7日开始。【详情】

  【每日一图】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每日一图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贯洞镇,错落有致的村庄镶嵌在绿油油的田野中,与绿树、道路构成美丽的乡村画卷。吴德军 摄

  以上是本期内容,更多新闻请关注中新网贵州、中新网客户端贵州及微信公众号掌中新贵州,我们明天再会。

    【音频剪辑】刘美伶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