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正安联社:忠诚之心跟党走,赤子之心为农民

  2016年的2月,那一天没有什么历史丰碑的大事发生。那一天,是我第一次穿上抖擞的农信制服,走进柜台,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同事的指引下坐在了业务电脑面前。

  那是我第一次按响叫号器

  一个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了我的柜台面前,一只手扶着柜台,慢慢地,似乎有点困难地坐在了柜台前的椅子上,她哆嗦着右手从怀里掏出一个布满黑色污渍,却又绕了又绕好几圈的,或许曾经是白色现在却是油黄的塑料袋,她在裤子上轻轻擦了擦手,颤抖着,慢慢地解开塑料袋,从里面拿出一本明黄色的,没有一点污迹的存折递给了我:“小伙子,麻烦你帮我看看里面有没有钱”。我看见了她眼里的期待,她好像我的奶奶,同样是一个脸庞被岁月刻满了痕迹的慈祥老人,她去柜台取钱时,是否也是眼前这位老奶奶这般。我忘记了培训时的标准用语:“请稍等,马上为您办理”,而是双手接过存折,脱口而出:“奶奶,您等一下,我马上帮您看看”。

  右手生涩地敲击着键盘,“嘀”,存折刷过,老人满眼期待、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举动。

  “奶奶,你存折里只有三十块钱”。我看见了她眼里难掩的失落,没来由的让我也有了一点失落。

  “那你可不可以帮我把三十块钱取出来,我一会儿回去没有车费了,走路得好几个小时呢”,她的声音有些颤抖,很小,或许是有些担心吧。

  “好的,奶奶,我马上给您取”。我看见她露出了一点点笑容,很浅很浅的笑容,不自觉地我也跟着她笑了出来。

  接过钱后,她用食指粘了一下口水,细细地数了一遍,将其中二十块钱夹在存折里放进了她视若珍宝的油黄的塑料袋中,再将塑料袋绕了好几圈后放回了怀里,慢慢起身,又蹒跚地离去。

  她是我的农信生涯的第一位客户。在那之后,我每天都面对着无数似她,却又不是她的客户,她佝偻的背影、小心翼翼的眼神和最后那满意的微笑给了我农信生涯难以忘怀的记忆,也让我对“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更加坚定。

  忠诚之心跟党走

  1952年,随着贵州省第一个农村信用社在遵义市桐梓县元田坝乡挂牌成立,贵州农村信用社至今已走过69年的征程。百年宏图伟业,69载艰辛磨砺,贵州农信将农村金融服务牢牢扎根在黔贵大地上。

  扎根“三农”,服务“三农”,“立足农村市场,繁荣农业经济,富足农民生活”,从来不是农信社的一句口号,是一代代信合人的使命与责任,是农信社成立的初心!

  靡不有出,鲜克有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信合的初心,是每一位信合人进入农信之初便作出的承诺、担起的责任,是遇见困难时履行的担当与坚定的信念。

  69载的发展,贵州农信坚持党的领导,响应党的号召,牢记党的使命,以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足为己任,坚守“支农支小”核心定位,不忘初心,奋勇当先,不断凸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地方金融排头兵的作用。直至今日,贵州农信成为贵州省金融服务范围最广、资产规模最大、支农支小力度最强、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最大、普惠金融服务最实的百姓银行。

  赤子之心为人民

  上面这张照片我给他取名为“田坎上的信合人”,它是我在和一名信合老员工一起下乡走访宣传时无意间拍下的,瘦弱的他蹲下的那一刻给了我直击心灵的触动与感动,也更加坚定和加强了我对农信工作的信念与热爱。

  他只是贵州农信数万员工工作时的一个小小缩影,是农信“背包精神”以身作则的薪火传承。扶贫干部黄文秀说过:“心中有多少责任,脚上就粘多少泥土”。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从来不只是坐在窗明几净的厅堂里,是每一位信合人坚持走村串户,来到农户的家中,来到他们耕作的田间,坐在家门口,蹲在田野里,笔挺的西服布满褶皱,洁白的衬衫粘上泥土,用行动的真诚取得他们的信任。

  一代代信合人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农村信合事业的一腔热血,用脚步丈量出了营业厅到农户家里的距离,用“背包”和“草鞋”撑起了信合发展的脊梁,用忠诚与奉献托起了信合发展的道路。

  现在的我们,不光是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米”,结合当前五项基本工作,利用移动展业终端,客户经理们来到农民家中,去到耕作的田间,实现金融服务到农户家中“零距离”,真正为农民朋友们实现“田坎上的银行”。

  虽受疫情影响,市场经济持续低迷,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部署,助力地方产业兴旺,帮助农民生活富裕,贵州农信因为责任在肩,所以冲锋在前,干劲十足。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今天,我们回首来路,历经坎坷,满身泥泞;展望未来,我们信念坚定,团结一致,必将继续以忠诚之心跟党走,以赤子之心为农民。(正安联社 杨涛)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