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24日电 题:(“黄金十年”再出发)遵义:发展走前列 老区展新颜

  作者 瞿宏伦 刘伊霜

  遵义市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地、红色老区。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遵义坚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奋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5年来,遵义市经济增速连年保持贵州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遵义都市圈”建设方兴未艾,城乡“颜值”更高、底子更厚、活力更强、发展更均衡。

  产业多样后劲足

  辣椒经纪人是连接椒农和企业的桥梁,是辣椒产业链上的“动力因子”。新蒲新区虾子镇农民李已位放弃外出打工,投身到辣椒经纪人,“每年一二十万元的营业额,比在外面打工有奔头。”

  如今,中国辣椒城活跃着3000多名辣椒经纪人,辣椒年交易量超过40万吨,交易额80余亿元。小小辣椒漂洋过海,远销美国、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中国辣椒、遵义定价、买卖全球”的格局正在形成。

  “凤冈县发展‘双有机’茶产业,提高了四季芽叶的质量,让我们一年四季都可以收茶青。”百紫然茶业公司负责人王权高兴地说,以前每亩只能采摘50公斤左右茶青,现在可以到75公斤左右,农民种茶积极性大大提高。目前该企业的冬茶产品已经远销山东、北京和广东等地。

  正安吉他从“有”到“优”,成为世界最大吉他生产基地,实现年产销吉他600万把、产值近60亿元,吸引在外产业工人“飞鸟还巢”。道真自治县立足“菜县菇乡”定位,从产业定位、基础配套、主体培育、产销对接、要素保障等方面打造食用菌产业链,带动全县6000余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30000余人增收致富。

  遵义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发展动能不断增强。5年间,遵义市优化发展以绿色食品工业、基础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工业经济持续领跑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6%;重点龙头企业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全省第一。

  多彩旅游人气旺

  近年来,遵义市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土司文化、沙滩文化、仡佬文化、三线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以“旅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多彩”的形式,奋力打造红绿辉映、多彩融合、文化多元的国际一流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旅游强市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红色是遵义最鲜明的城市底色和最厚重的文化底蕴。如今,“红色圣地·醉美遵义”声名远播,游客纷至沓来,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推动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产业、动力产业、形象产业、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

  在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的万亩茶园里,茶园中栽种的桂树纵横交错,郁郁葱葱,茶垄间又种上桃树和李树,给“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凤冈茶园特色添上了“茶中有花”的美景,乡村游吸引不少游客和市民走进茶园,欣赏如诗如画的茶山美景。

  红火的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开办起14家乡村农家乐和8家乡村民宿。在湄潭县金花村“七彩部落”经营餐饮店的徐学良说:“没有发展乡村旅游前,全家人都在家务农或外出务工,只能解决温饱,现在光是开餐馆,一年就能收入30万元。”

  茶、酒是遵义市的重要特色资源。近年来,遵义重点推广“酒旅融合”工业旅游新模式,积极将茶文化资源转变为旅游产品,促进茶、酒文化发展和传播。

  今朝黔北敢超越

  五年来,遵义举全市之力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面小康同步建成。2020年,遵义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全面脱贫的历史性任务,易地扶贫搬迁19.8万人,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2.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全省创造了“三个第一”的显著成绩。

  遵义经济实力赶超跨越,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高于全国、全省。经济总量是2016年的1.7倍,在西部非省会城市、西部城市、全国城市百强榜的排位大幅跃升。

  遵义开放能力显著增强,渝贵铁路建成通车,茅台机场建成通航,乌江水运全线复航,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万公里,遵义综保区、新舟机场航空口岸、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打造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3个,启运贵州中欧直发测试班列。

  遵义将在贵州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闯新路的新征程中,将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探路、主动创新创造,化新优势为新胜势、变大机遇为大发展,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遵义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努力彰显新担当新作为。(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