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分社正文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新闻>>正文
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两山排闼送“金”来
发布时间:2021-01-10 15:28:41 稿件来源:贵州日报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千百年来,重重大山困住了贵州发展的出路。

  困羁于山,必然勃发于山。生活贫困与生态恶化双重压力下,贵州开始在荒山与石漠间寻找新的生机。

  2016年,贵州凭借良好的生态文明改革实践基础和发展前景,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四年来,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守护青山,意在涵养绿色生态,拥抱青山,旨在发展生态经济,不负青山,最终实现优化生态循环,让石漠荒山变为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成就金山银山,贵州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道路。

  守护青山:打造“绿色银行”

  “开荒开到山尖尖,种粮种到天边边。”杨先福的记忆中,他的家乡大方县穿岩村小沟组,过去村民烧山垦田,一度将山上的树砍光,久而久之,水土流失、石漠化加剧,一下大雨就发生泥石流。

  20多年前,“荒山秃岭不长草,人穷粮少吃不饱”,是贵州不少地区的写照。

  “生于斯,长于斯”,贵州人民不甘于此,期盼改变这一切。

  自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20多年间,贵州退耕还林还草达2000多万亩。昔日的荒山重新披上了绿装,森林覆盖率逐年攀升,2020年已超过60%。

  位于赤水市两河口镇的黎明村,曾是赤水最贫穷的村之一,但这里白云缭绕、竹海郁郁、景色诱人。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黎明村打起了“生态牌”。村民利用竹子采伐后可循环生长利用的特点,选择了“退耕还竹”的生态模式。每年,翠绿的竹海吸引了众多游客,农民的荷包鼓起来了,生态也更好了。

  打造“绿色银行”,更要守护“绿色财富”。为实现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双赢,近年来,贵州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着重为因病、因残和因学致贫的家庭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家住习水县官店镇何村的王世明,6年前建房时不幸发生意外,因病致贫。2017年3月,他被村里聘为生态护林员。2018年,王世明一家脱了贫。如今,他每天都要在山林间巡查,“这是我的家乡,这一棵棵树,更是我们的财富。”王世明说。

  数据显示,贵州目前生态护林员已达18.28万人。按照每个生态护林员一年1万元收入能实现3个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计算,该政策带动了54.84万人实现脱贫。

  拥抱青山:迎来美丽经济

  随着气温下降,坐拥梅花山国际滑雪场、玉舍雪山滑雪场、乌蒙滑雪场三大户外滑雪场的六盘水市迎来新一年的冰雪旅游季。同时,依托丰富的地热资源,六盘水市推出了“温泉+旅游”5种主题优惠套餐,将独具特色的“冷热”两种资源相结合,打好健康旅游牌。

  贵州平均海拔1100米,穿行期间,从梵净山到万峰林,从苗乡侗寨到百里杜鹃,从黄果树到小七孔……风光无限好,贵州美丽经济的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眼前实实在在的风景。

  随着贵安大道建成,交通区位优势凸显的平坝区小河湾村借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契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发力乡村旅游,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新路。据了解,近三年来,小河湾游客接待量平均增速为41.2%。

  2018年,央视春晚黔东南黎平肇兴分会场的举办,使得肇兴侗寨的旅游市场规模大大提升。作为在贵州体验侗寨文化的标志性景区,肇兴侗寨在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充分依靠侗族文化资源,在复活古韵乡风的同时,用活民间技艺,带活多元业态。

  如今,贵州已将旅游产业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切实谋划实施一批旅游发展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平台,加快推进多彩贵州旅游强省建设,让境内外游客走进贵州尽享养眼、养肺、养胃、养身、养心“五养之福”,尽得“五福临门”。

  不负青山:共赢美好未来

  走进赫章县海雀村,苍翠挺拔的华山松从村头绵延至山顶,30多座郁郁葱葱的山坡见证着海雀村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从1987年的5%上升到现在的70.4%,全村农民人均收入已超万元,绿水青山成为海雀村民的金山银山。

  从“无中生有”到“风生水起”,贵州因势利导,稳步推进生态产业链的搭建。

  万山朱砂古镇,将曾经的矿区废墟,治理成了绿意盎然、景观别致的全国典型区域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区,废弃多年的尾矿库,已成为了碧水绿树、湖光山色的诗画景区。

  在纳雍县骔岭镇,昔日开采煤矿留下的“伤疤”,正变身为青葱的茶园。“就这几天,不少村都在加紧种茶,今年全镇将新增6000亩茶园。”骔岭镇党委书记李践说,今后万亩茶海将成为助推群众从能矿经济向绿色脱贫转变的重要支撑。

  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加快建设,贵州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不断把生态红利转化为发展红利,绿水青山成为了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曾因沿岸过度开发,生态环境一度恶化,经过多年集中治理,流域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见证着以赤水河流域为核心的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贵州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篇章将愈加精彩。“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金’来”,展望未来,贵州将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朝着经济发展高质量、生态建设高颜值的目标大踏步前进。(记者 尚宇杰)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