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产出1个电芯,2.5分钟生产一个电池包……这组数据代表宁德时代贵州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制造基地的制造效率,而制造“加速度”与产业链供应链的快速联动息息相关。

  10月,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贵州项目一期投产时说:“企业将为贵州新能源产业链持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助力贵州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生态体系。”

  通过上游“链动”振华新材、中伟股份、磷化新能源、安达科技、贵铝新材等一批电池材料供应商,下游与吉利汽车等整车制造厂商形成配套,“龙头”带“龙身”、“链主”带“链条”,宁德时代切实让环环相扣的链上协作形成同频共振之势。

  宁德时代等重大产业项目的“磁吸力”,成为我省加快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有力见证。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巩固提升现代能源、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新能源电池材料、白酒等优势产业,抢抓人工智能“风口”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围绕“六大产业基地”深入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和向科技要产能专项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当前,我省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目标,推动大中小企业共链、共融,实现产业发展共荣、共赢,助力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基础固链:强化龙头牵引力

  12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最新“双百企业”名单,贵州能源集团旗下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入选。作为国企改革的“排头兵”,“双百企业”在优化公司治理、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专业化整合等方面被寄予厚望。

  不久前,盘江股份投资建设的盘江新光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实现首次并网发电,这一总投资55.37亿元的省级重大项目,具有重要的产业牵引示范作用,有力提升了产业间的协同性、互济性。

  专业化整合要求企业把有限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擅长领域上,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整合。以贵州能源集团为龙头,我省加快利用综合能源基地的资源组合优势,促进煤电产业互补互济。

  11月11日,伴随贵州磷化集团开阳年产1万吨六氟磷酸锂项目试车成功,我省首条六氟磷酸锂生产线正式贯通,为企业打造氟系新能源电池材料品牌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链向更强、更新延伸。

  “围绕高端补链、终端延链和整体强链,我们依托自身基础产业优势和中间产品供应优势,助力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原辅料生产和供应基地。”贵州磷化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贵州磷化集团新能源电池材料及原辅料产能达280万吨,其中,湿法净化磷酸年产能达200万吨,产能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无水氟化氢产能2024年将达21万吨,产能规模上升至全球首位。企业已在省内息烽、开阳、福泉、瓮安差异化布局产业链,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30多个新能源电池材料及配套产业项目持续推进。

  技术补链:形成新质生产力

  不久前,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的国际专利“一种高效快捷的无级分层取水闸门装置”,顺利获得南非共和国专利局发明专利授权。

  科技创新持续塑造企业新优势,助力开拓更大市场空间。这家省内大型综合性工程公司,早已凭借过硬工程全产业链技术服务和管理能力拿下国际市场。

  创意、研发、设计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1月,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植物纤维弹性制品工业设计中心成功入选第六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名单,入选该名单的企业工业设计,代表我国工业设计最强创新能力和最高先进水平。

  工业设计是创新链的起点、价值链的源头,通过“国字号”创新平台的科技支撑能力,有效带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绘制出产业发展的新图谱。日前,省工信厅公布“2023年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第二批)名单”,罗宾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目前,企业生产的充电桩输出电压最大可达1000伏,企业已成为新能源电动汽车快充领军品牌。”罗宾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建邦说,受益于30余人的产学研“联盟”研发团队,产品技术迭代有了可靠保障,企业还将向充电桩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聚焦“电动贵州”建设,新质生产力已成为驱动相关产业提档升级的磅礴动力,产业发展也不再局限于单线的技术革新,链上创新协同,让技术有优势、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

  融合强链:凝聚发展向心力

  数字浪潮滚滚而来,产业龙头引领踏浪。强化“链主”企业引领,正在加“数”形成链式连锁反应。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搭建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平台,引入中软国际、广电五舟、中融信通等上百家伙伴企业,加快推动产业上下游串联形成新型生态圈。

  11月28日至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依托链博会、展示贵数所、链接数据商,积极探索数据流通交易价值和交易模式,努力拓展数据要素流通产业生态。

  作为“链主”,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做强做优做大航空主业,积极构建“材料研发及再生-锻铸件成形-精加工及整体功能部件”的“新生态”配套环境,创新“研究院+企业”的新业态运营模式,打造“产业链+人才链”的新模式发展路径。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我省已逐渐培育聚集起100多家规模以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企业,铸就了集飞机整机、航空发动机、机身结构件、机载系统、地面服务等生产配套能力为一体、较为完整的航空配套产业链。

  引一个企业,聚一个行业,强一个产业。以链招商是产业壮大的“关键一招”。截至11月底,我省已引进500强企业12家、产业项目4465个,做足“链”上文章,壮大集群力量。

  “落下来”的企业主动融入产业链,“引进来”的企业积极同筑共赢链,链式协同融通为我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注入不竭动能。(记者 管云)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