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有我”家庭调解志愿者服务行动志愿者的朋友圈截图。 贵州省家庭教育指导师联合会供图

  中新网贵阳9月9日电 题:贵阳:疫情之下心理健康的守护

  记者 石小杰

  “您好,这里是‘抗疫有我’家庭调解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咨询热线,您请说。”“因为贵阳的疫情,我已经在家隔离了一段时间,我一边要居家办公,一边要照顾孩子,现在感觉有点焦虑,该怎么办呢?”

  贵州省家庭教育指导师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会长许先惠接通了“抗疫有我”家庭调解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咨询热线,为寻求者解答咨询问题。

  贵阳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市民进行心理咨询需求逐步上升。联合会发起了“抗疫有我”家庭调解志愿者服务行动,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外界公布了“抗疫有我”家庭调解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咨询热线,许先惠与志愿服务团团队一道,24小时守护市民的心理健康。

  许先惠表示,防疫也是一场“心理战”,从市民的反映来看,首先要关注的心理问题,就是面对疫情时的恐惧与不安。

  “抗疫有我”家庭调解志愿者服务行动,为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居家静默带来的各种家庭矛盾、家庭纠纷、心理不适、家庭教育提供24小时公益线上咨询及指导。目前,值守热线的志愿者有30多人,宣传志愿者80余人。

  “人们需要倾诉和陪伴,尤其是那些独自隔离在家的人。”联合会会员张亚丽说,当这些情绪积压久了,就容易演变成心理问题,甚至危害身体健康。

  联合会理事罗华仙表示,高强度的工作、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带来的感染风险、与亲人分离等,都可能影响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社会各方要对他们的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教师正在制作心理咨询讲座资料。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供图

  9月5日凌晨,位于清镇市的贵阳市方舱医院正式开舱。这里除了来自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和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外,还专门配置了心理专家,打造“温馨方舱”,疗愈舱内患者的“身心”。

  “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不仅在疾病治疗,更在于心理‘康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夏飞说,当前形势下,部分患者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很容易出现波动,适时疏解患者焦虑,可以减轻患者心理上的恐慌,安心治疗。

  疫情之下,如何守护心理健康“绿码”?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省心理咨询协会、贵阳市妇联等单位通过开通和运维心理援助热线、网络咨询等方式持续为战疫注入“心力量”。

  贵州中医药大学日前也组织校内资深心理专家组成2022心理援助线上服务专家团队。

  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张乾宁子介绍,通过抗疫心理咨询帮助全校教职医护员工学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防护工作,增强心理弹性,筑牢理性应对疫情带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变化的能力。

  “学校目前有线上咨询预约、心理热线电话,扫码填交资料三种方式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心理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惠慧告诉中新网记者,除了24小时有人值守的热线电话,还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并将举办线上课程、沙龙、培训等。

  对于日常居家生活中,如何“摆平”心态?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贵州省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领队李莎莎表示,要接纳情绪,然后逐渐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规律。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这是维持稳定心理状态的第一步。其次,可以利用难得的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做一些平时想做而没有时间体会的亲子时光,在心理上得到一些安定和支持。同时,保证适当的体育锻炼,把时间合理利用起来,就能避免出现过度焦虑的情况。(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