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航拍丰收在望的贵州加榜梯田。 瞿宏伦 摄

资料图:航拍丰收在望的贵州加榜梯田。 瞿宏伦 摄

  中新网贵阳12月7日电 题:粮食产量连续十年稳定在千万吨 多山少田的贵州靠什么端稳手中“饭碗”?

  作者 刘美伶

  12月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数据显示,贵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81.55万亩,总产量1094.9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1.22%、3.49%,这是自2012年以来,贵州粮食产量第十年稳定在千万吨以上。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贵州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2.5%,粮食种植极其艰难,增产来自不易,多山少田的贵州靠什么牢牢端稳手中“饭碗”?

  “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谈到贵州粮食种植增产原因时,贵州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罗德强这样说。

  2021年4月15日起,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首次在行政法规中得以明确规定。

  贵州积极响应,高位推动,省委书记、省长亲自研究部署,贵州全省秋冬种生产、春耕生产现场会持续召开,各级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同步参会,全面推动。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水稻高产示范田。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水稻高产示范田。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贵州将粮食安全相关指标分别纳入全省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挥棒作用持续发力。

  立足提升产能,贵州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升行动,250万亩新增建设任务快速推进,20个示范试点县相继建成;立足稳定面积,贵州各地以撂荒地排查为重点,加大整治实现满栽满种;立足挖掘潜力,贵州启动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各级党政领导领办各类示范样板108个,总面积近10万亩,强力带动各地稳粮重粮。

  此外,贵州省级财政、农业部门首次就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管理联合行动,绩效目标更加明确,资金使用更加规范,22个产粮大县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粮食增产不依靠科技,不依靠专家是不行的。”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负责人王雄说,开展单产提升行动和粮食高产竞赛,目的就是要把高产技术、科学施肥技术等推广应用到田间地头,把已有的单产提升成果进行转换。

  贵州整合全省农推、植保、土肥技术专家及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力量近100人,成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领衔的省优质粮油产业发展技术专家组,围绕粮食生产各重点环节开展全过程巡回技术指导。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水稻机收现场。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水稻机收现场。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同时,贵州还开展“万名农技人员下基层”活动,组织各地农技人员深入农田,实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2021年累计出动技术专家1100余人次,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经营主体和农户15000余人次。

  粮食种植有了科学技术支撑,也要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及时发放近4亿元人民币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让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2021年贵州水稻、玉米、高粱及薯类种植,都刷新了贵州历史记录。”王雄说,在保证粮食单产和总量提升的同时,也要保证粮食的品质。

  “我们持续推动农药化肥减量,保证粮食作物是高品质的,比如在1000万亩水稻中,70%都是优质的。”

  知“天”而作,才能种好粮。为此,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从贵州省气象局抽调一名技术专家合署办公,建立联合预警机制,适时研判灾情发生趋势,第一时间多渠道发布农业气象联合预警信息,全方位服务农业生产。实行防灾减灾24小时值班值守及灾情日调度制度,牢牢守住防灾减灾第一道关口。

  针对受灾区域,贵州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下拨救灾资金帮助受灾地区恢复生产,指导各地根据受灾情况,抢抓农时,采取大季作物小季补等方式,积极开展灾后生产恢复。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现场培训会。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8月18日,在“黔北粮仓”遵义市,正安县临田实测亩产541.7公斤,刷新贵州全省高粱单产纪录。播州区水稻百亩超高产示范片,平均亩产890.2公斤,创贵州北部寡日照区域水稻百亩连片单产最高纪录。

  8月26日,在“黔东门户”武陵福地铜仁市,思南县以临田实测904公斤的平均单产,创贵州全省低海拔高热地区水稻高产新纪录。

  9月17日,在“滇黔锁钥”黔西南州兴义市,“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亲临倡导而建的国家级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再次刷新纪录,亩产达1123.87公斤。

  9月23日,在黔西北乌蒙山腹地毕节市,纳雍县获得1059.1公斤的最高单产,为高海拔地区玉米高产提供了科技攻关路径和技术参考模式。

  ……

  “单产提升”连创新高,夏粮首战告捷,秋粮再接再厉,这是贵州端稳“饭碗”的最好证明。

  “粮食生产是全党全民的事。”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冯泽蔚说。工作30余年来,冯泽蔚对贵州今年粮食生产取得的成绩尤有感悟,“单产提高是对技术人员能力的具体实践,也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具体表现,粮食生产不仅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要献粮于技。”

  正值大雪时节,贵州全省小麦、油菜种植已结束,以水肥为重点的苗期管理全面展开,为安全越冬做足了准备,也为2022年夏粮油搭好丰产架子,奠定丰收基础。(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