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3月30日电 一是立足实际,聚焦民生“问”。始终关注民生热点,发挥省级民族学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少数民族参观团代表等桥梁和纽带作用,并将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列入实事清单,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组织召开座谈会10余次,收集民族地区民族群众意见建议近20条。组织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问题,深入民族地区、深入基层群众、深入委属单位、深入服务对象开展调研35次,累计征求到意见建议20条,形成调研报告10篇。

  二是突出特色,聚焦业务“干”。组建9个工作组分赴各市州,采取自选动作编纂《红军在贵州的民族团结故事》一书,通过讲好红军在贵州的民族团结故事,汲取党的民族工作历史养分,扎实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组建9个省民宗委“双语”宣讲小分队,分赴9个市(州)宣讲“四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宣讲走深。今年以来,宣讲队分别到紫云、镇宁、松桃、从江、榕江、赫章、丹寨等县,累计深入民族村寨或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展专题宣讲200余场次,覆盖近3万名群众。省民宗委“双语”宣讲经验信息得到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简报采用并上报中办,省直机关工委以第一期经验交流形式发至省直各单位推广交流。

  三是内外并举,聚焦实事“办”。围绕助推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等7个方面作出安排部署,各处室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制定各处室(单位)层面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逐一“对账销账”。督促指导各市州修改完善5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一寨一策”方案,并安排资金1.2亿元重点支持50个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编印苗语、布依语《民法典》宣传手册,组织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针对在易地搬迁安置中,以苗族、彝族为主的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乡整乡搬迁至阿妹戚托小镇,围绕打造民族文化传承示范点的目标,组织贵州省民族歌舞团赴新塘社区,向当地苗族芦笙协会捐赠苗族芦笙100把,并举办1场芦笙演奏培训活动。(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