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14日电(张翼晶)“我家种了45亩海花草,去年收入13万多,毛利润有12万。”独山县影山镇紫林山村甲西组村民吴光仪告诉记者。
吴光仪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也是紫林山村甲西组的致富带头人。2009年,吴光仪到贵州龙里大草原学习到了种植海花草的技术,发现海花草“经济效益好,高产的一亩能达到上万元的收益”。吴光仪回到紫林山村便开始种植海花草,因为自家土地不够,还用5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了当地村民的土地来种植。
海花草又名水苔,喜欢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紫林山村甲西组海拔高,气候湿润,一年时间里有半年都是在阴雨连绵,最适合海花草的养殖。”紫林山村村支书黎祖酉告诉记者。
紫林山村独特的生态优势仿佛是给海花草准备的,吴光仪种植的海花草很快就见到了收益,村民们纷纷种起了海花草,“现在村里每户都有几亩地种植海花草。”吴光仪告诉记者,他还因此被村民选为村里的副支书。
在贵州省政协相关领导的指导和帮扶下,紫林山村甲西组形成了以海花草为主的产业格局。黎祖酉向记者介绍,目前紫林山村的水苔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覆盖506户1600人,其中覆盖贫困户155户680人,海花草亩产值约4000至6000元,产值远高于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