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在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有一位名叫赖兆铭的退休教师,在当地,他还有着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义务“园丁”。从1985年至今,赖兆铭在教书之余,共义务种树3万余棵,种植各类花卉不计其数,他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长顺民中校园内莺歌缭绕,县城河畔杨柳荡漾,绿树成荫。日前,记者走访了这位八旬“老园丁”。
【解说】记者见到赖兆铭时,他正准备从家里选两株树苗,移植到青山去。在自家的阳台上挑选了一番,赖兆铭最终选定一株四季桂花和一株冬青树,随后,往水桶内装进剪刀,扛起锄头,他便急匆匆出了门。
【解说】青山位于县城的北边,放眼望去,高大的松树一棵挨着一棵,静静地生长着,而这满山的松树正是1991年赖兆铭和同事、学生们一起种下的,当时整个学校的师生加起来有上千人,他们在青山上种了10000余棵树苗,曾经光秃秃的荒山如今已变成了一个茂密的树林。
【同期声】赖兆铭
我的看法应该坚持种树,只有大家都来绿化祖国了,祖国大好河山一天一天的美丽起来,(老师)要做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老师、学生要来爱祖国,爱家乡。
【解说】翻土、种树、浇水……一系列步骤赖兆铭一气呵成。虽然已经80岁,但是赖兆铭的身子骨看起来依旧硬朗,不到一会儿的功夫,两株树苗便种好了。
【解说】长顺县民族中学教学楼门口,一株茂盛生长的青树,是赖兆铭就职那年种下的第一棵树。赖兆铭告诉记者,33年前,他来到长顺县民族中学工作。由于学校的硬件设施较为简陋,为了给校园增添点儿“生气”,他便自置锄头、镰刀、肥料等工具,开始在学校空地种花种树,这期间,他收获很多老师同学的掌声,同时也遭受一些非议。
【同期声】赖兆铭
我在学校里栽树的时候,栽花的时候,栽得那么多,大家都说我种花是最好的。(也)有的人认为我可能做做样子,做给人家看看,困难阻挠有是有的,但是在我面前我不认为是很大的困难。
【解说】从事教师职业期间,赖兆铭不仅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还带头响应国家植树造林的号召。他认为植树造林与教学工作并不冲突,还能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
【解说】1999年,赖兆铭从长顺县民族中学退休,可他的园丁事业还在继续,每天他都会花至少2个小时的时间,从老城区逛往城南新区,为树木花草修修剪剪。他将自己的种植经历写成日记,并且把每一棵自己所栽种的花草树木都记录在册,视如珍宝。
【同期声】赖兆铭:
我在这里我就要做一天,这样做下去,我们长顺更为美丽,人们也更为幸福,所以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把祖国的荒山绿地尽可能的变成金山银山,这是我最终的目标,坚持下去,坚持到走不动为止。
(蒯华扬 王昊坤 蒲文思 贵州黔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