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加勉,绿意盎然,充满着生机。5月26日,贵州桥梁集团驻加勉乡脱贫攻坚工作队队员周成明正在驻村办公室进行最后的“交接”,过了这周,他就将告别生活工作了近六载寒暑的村落。

  “驻村往事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一闪现,清晰,感动,回味悠长……”三十而立的周成明在离别之际感慨道。

  2016年,脱贫攻坚的战鼓响彻天地。为响应号召,周成明被公司选派到从江县加勉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是公司第一个派驻到加勉乡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员。

  刚到加勉乡,周成明用3个月时间走遍党翁村、加模村的183户贫困家庭,并因户施策制定了“一户一卡”。六年多来,他对村里每一块地、每户人家的情况都了然于胸,村里的经济、民生各项指标数据,他都能脱口而出。

  2017年至2018年,王肖肖、李洋烊也受公司选派,加入到队列之中,共同组成了贵州桥梁集团驻加勉乡党翁村、加模村脱贫工作队,为逐步形成了“集团党委统筹、驻村工作队对接”的工作格局奠定基础。工作队在协助村支两委完成基础工作的同时,帮助村里发展产业、把农特产推广出去成为他们的工作重点。

加鸠-停洞段县乡公路改造提升工程

  加鸠-停洞段县乡公路改造提升工程

  “我自己的家乡也有贫困家庭,但是和加勉贫困群众作比较,贫困程度之深,贫困发生率之高,村民思想之落后,真的前所未见。”2017年2月,通过几天的进村入户走访,王肖肖彻底刷新了对于“贫穷”这一概念的理解。

  作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加勉乡交通闭塞、土地贫瘠、产业基础薄弱。进村出村的道路由于人畜多年踩踏、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无法通车,一旦遇到雨雪天气,道路便陷入瘫痪状态,外面的物资进不来,山里的货物出不去,闭塞的交通成了脱贫攻坚最大的“拦路虎”。

  “打通交通‘中梗阻’,才能打破思想的瓶颈,才能铺就致富路。”这是一直萦绕在工作队员中心的难题。

  2017年,贵州桥梁集团承接了加勉乡9条通组路、4条产业路、1座桥梁工程及二级公路的施工任务。工作队一方面多次与村干部和村民沟通,耐心讲解修路带来的好处,认真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督促施工进度,协调村里的富余劳动力积极投身施工建设中来,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2017年底,加勉乡在全省20个极贫乡镇中率先实现硬化路“组组通”。道路的快速建成,让村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也坚定了驻村工作队的信心。

加勉乡旧貌换新颜

  加勉乡旧貌换新颜

  为了帮助村里的富余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就业脱贫,工作队积极动员村民参加机械操作、刺绣等培训班,还联络35人到湖南建华厂务工。最初参与培训的党翁村村民龙信、潘海留等人,如今已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在积极动员乡亲们外出务工的同时,工作队通过发展产业,把“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2019年,以月亮山风景区为依托,工作队向公司争取了500余万资金,在党翁村修建乡村旅游活动中心“云上小屋”,在工作队员的精心管理与经营下,每天住客络绎不绝,累计实现盈利30余万元,为全体村民分红24万元,解决当地8人就业。同年4月,工作队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与党翁村干部、村民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尝试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林下养鸡产业。在公司大力支持下,先后出资修建了两个贵妃鸡养殖基地,养殖贵妃鸡7500羽,利益联结全村177户。随后,工作队员四处奔走,通过京东、黔邮乡情、直播带货等方式逐步扩大影响力,林下养鸡产业已然成为当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有效手段。同时,林下养鸡模式获得了省级领导的肯定,养殖经验被从江县推广。

  工作队充分利用月亮山宜人的生态环境,引导村民进行生态鱼养殖和蔬菜种植,持续增加集体经济,奠定长远发展基础,使产业扶贫从“单打独斗”发展成“组团发力”,为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保障。

  “脚底沾了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了多少真情。如今的加勉乡,路更好了,村庄更靓了,村民的腰包更鼓了,人心也更齐了。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驻村5年多来,既忙碌又充实,看着一个个家庭脱贫致富,周成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2016年以来,工作队在贵州桥梁集团党委的统一部署安排下,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业、产业、教育、支部结对等帮扶手段,从江县加勉乡党翁村、加模村贫困发生率从最初的57.9%到实现全面清零,定点包干帮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如今的加勉乡,道路日渐变宽,坑洼的黄土地变成了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柏油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房屋改造让乡村旧貌换上新颜;产业发展遍地开花;乡亲们的思想逐步解放、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从加勉乡党翁村出发,沿着月亮山脉往东北方向走120公里,就到了从江县高增乡弄向村,这里是贵州桥梁集团派驻从江县高增乡弄向村第一书记——苏洪波驻村的地方。

  5月13日,当苏洪波即将告别他驻村了两年的地方时,众多村民前来挥泪送别,送行的芦笙队边吹边走,一直送到了村口。“我们是特意来送苏书记的,同时也感谢他为弄向村、为我们村民做了太多好事、实事。”村民们不舍的泪水饱含了真挚情谊和浓浓感激。

  2018年3月,受组织选派,苏洪波来到从江县高增乡弄向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单位,他是高级工程师和技术骨干,然而到了新的岗位,他需要一切从零开始。

  一进村,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和村民们安于现状的精神状态,让他顿时意识到工作将会很艰难。然而,征服过崇山峻岭、修建过天堑通途的苏洪波下了决心,一定要发扬“桥梁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精神,在这里打赢一场攻坚战,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驻村两年多来,他通过精细调研摸准村情,对全村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内生动力。

  同时,苏洪波在贵州桥梁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动员引导村民外出务工,大力发展冬瓜、辣椒及季节性蔬菜种植产业,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脱贫。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安全及人居环境整治、村委会办公条件改善等,得到弄向村群众及各级组织的一致肯定。

  “作为一名党员,环境艰苦点没啥,只要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为山区脱贫攻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的心愿就达成了。”谈到两年多的驻村感受,47岁的苏洪波唯一的遗憾,就是回家少,母亲身体不好,没能多陪陪她。

  2020年11月23日,这一历史性时刻,贵州省宣布,晴隆、望谟、威宁、赫章、纳雍、榕江、从江、紫云、沿河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省内所有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追梦征程荡气回肠,伟大战役硕果累累。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贵州桥梁集团帮扶干部们坚守阵地,以勤劳务实为根,深扎贫困乡村;以为民服务为干,走村串户排忧解难;以脱贫致富为叶,为村民打开走向富裕的新世界。他们用于担当、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五月的从江,阴雨绵绵,满是不舍和留恋。贵州桥梁集团的帮扶干部们陆续接到通知,悉数撤离“第二故乡”,走向新的岗位。

  “总书记说过,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5月25日,乡村振兴的战鼓再次打响,贵州桥梁集团派驻晴隆县中营镇新红村第一书记罗负军,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承载着光荣使命,踏上了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作者:李佳隆)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