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12日电 (张好勇 赵佳玲)“打开手机,警察就在我身边,派出所就在手机里,报警、求助、办事、举报……可随时跟民警互动,很方便。”册亨县纳福社区居民黄忠达一边介绍,一边展示警务微信群中的各种聊天信息。

  纳福街道作为册亨县新城区,流动人口多,人员构成复杂。在平安建设的进程中,矛盾纠纷凸显,社会治安压力增大,按照传统警务模式,很难服务好辖区2.6万余名民众。

  自从有了“微警务”,派出所为民服务的质量显著提升。辖区居民仅凭一段文字、一张图片或者一条语音,甚至是一条朋友圈,“足不出户”就能向民警反映遇到的各种问题,不但缩短了出警时间,还免去了民众来回跑、排长龙的麻烦。

  “你好,这边有个人躺在路边,好像是喝醉了。”

  “我把自己的摩托车卖了,但买家拖着不给钱,我该怎么办?”

  “我要给娃儿上个户口,请问需要带什么资料?”

  类似这样直接通过警务微信群交流的“小事”,纳福警务室民警李先京一天能接到好几条。2019年11月份到纳福警务室后,不管是外出执勤还是在所值班,经常掏出手机看一看,已经成了李先京的习惯。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为全面打造“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黔西南公安聚焦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黔西南”目标,以改革创融为驱动,探索“微警务”,在全州建立了3000余个警务微信群,警务服务随时在线。

  “民众的电话不是一成不变的,一遇换号就很有可能找不到人。”李先京说,因为很少有民众会更换微信号,所以,建立警务微信群就能很好的将传统警务与现代警务、线上警务与线下警务相结合。

  自此,每每走访社区,他都会主动拿出手机打开微信扫一扫,社区里的“多面手”“手艺人”等更是他的重点添加对象。

  纳福辖区凤凰城小区的覃叔便是小区里的“多面手”,他对小区里的情况明、底数清,处事明了,小区里的民众都很信任他。

  前不久,纳福辖区凤凰城小区因物业与业主之间沟通不畅,导致许多业主不交物业费,公共区域断电,电梯“罢工”,住在高层的业主苦不堪言。

  中午下班回不了家的业主全部聚集在物业门口,几十名业主在那儿你一言,我一句,场面十分混乱。

  李先京便与同事邀请他参与进行协商调解,覃叔到场“三下五除二”就把矛盾解决了,小区居民纷纷表示满意。

  除了帮助调解矛盾,覃叔还是纳福警务室的宣传员,平时在群里发的禁毒、反诈等宣传,他都会积极帮忙转发宣传。

  渐渐地,警务微信群中的民众越来越多,辖区居民也在“微警务”中切身体会到高效率和便利。

  “警察同志,请你们帮帮我!”

  前不久,安龙县栖凤街道新市民居住区居民唐某在“天菇警务工作联系群”内发信息寻求帮助,称其独自在家,双腿疼痛难忍,急需就医。

  民警看到后,立即通过综合指挥室就近调动警力并联系社区卫生院医务人员上门就诊。事后,唐某拉着警务人员的手连声道谢。

  为更好的发挥“微警务群”效用,黔西南公安整合110报警接警大厅、视频巡查、交通管理等力量和功能,建立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利用大数据反哺基层派出所警务建设,着力发挥综合指挥室微警务“大脑”功能,更加精准高效地指挥基层警务、服务领导决策、支撑基层实战。

  “哪里有民众,哪里就有警察,服务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 栖凤派出所民警吴旭说,为了更好地保障辖区安全,派出所应用“微警务群”与社区民众打成一片,真正成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百事通”。

  民众矛盾纠纷,民警均可第一时间通过警务微信群获取相关信息,并主动上门开展化解矛盾,将各类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遇到困难,就在群里发一下信息,警察就马上联系我,帮我处理。”望谟县居民薛友怡说,自从加入了群聊,感觉“派出所”就在手机里,让人很有安全感。

  今年2月,册亨县公安局八渡派出所所长杜正胜接到辖区秧候村村民罗继光打来的电话,说让他寻找两匹骡子的失主,杜正胜立即叫罗继光把骡子的照片发到村警务微信群,后通过警务群为骡子找到失主。

  “感谢民警同志及时转发照片,让我找到丢失的两匹骡子,不然我们吃饭都吃不香呀!”找回骡子的失主黄卜垒夫妇对民警连连表示感谢。

  在望谟,公安民警全天候24小时执勤,设置治安岗亭,并配备流动前哨,辖区民警可通过综合指挥室或警务微信群直接下达指令,实现以“先”取势,以“快”制胜。

  在蟠桃园社区,成立了以所领导、警务室民警、楼长、民众为代表主体的蟠桃社区管理志愿者服务小队,依托蟠桃园社区警务服务微信群,把管理权交到民众手中,形成了派出所牵头、楼长协同、民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人人都是隐患监督员、民意调查员、社情收集员及法制宣传员,共同守好“自家门”。(完)

【编辑:杨茜 】关闭本页
【编辑:杨茜 】